•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24 22:04:20 股吧网页版
人民会客厅——业内:车路云一体化开启智能交通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时代
来源:人民网

  当前,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正逐渐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的重点方向。在政策引领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加速完善,车路云一体化发展呈现积极成果,为智能交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长安大学教授、国际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赵祥模与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移动通信及车联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山枝做客《人民会客厅》,就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两位专家认为,车路云一体化凭借其整合车辆、道路设施与云端服务的协同模式,以及车联网技术所构建的互联互通基础,正为交通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开辟广阔前景。

  车联网,也就是V2X(Vehicle to Everything)技术,是实现智慧交通、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关键。陈山枝介绍,车联网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能够连接车辆、行人、交通基础设施和云端,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互,从而提高交通安全、运行效率和个性化服务。

  车联网作为车路云一体化的根基,是多领域融合的创新成果,而车路云一体化则进一步整合各方,形成强大协同效应。赵祥模比喻,车联网赋予车辆 “听说” 能力,车路云一体化让它们协同合作,构建覆盖 “车 - 路 - 云 - 网 - 环” 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多项目标协同发展。

  赵祥模介绍说,车联网/车路云一体化能够实现全要素感知、多维度信息交互、多层级风险预警与实时决策控制,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效率和用户体验。这些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盲区协同感知、交通事件提醒、车道级交通运行管控、个性化驾驶行为诱导等,为未来新一代道路交通系统提供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核心底层系统。

  在产业链方面,陈山枝详细介绍了我国车联网/车路云一体化产业链的发展情况。他表示,我国已形成C-V2X芯片/模组、车载终端OBU、路侧设备RSU、测试仪表、测试认证、安全认证、运营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生态。我国已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国家级先导区、16个双智城市,以及正在建设的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这些试点城市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C-V2X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业内分析认为,智能网联汽车作为车联网与车路云一体化的重要应用,相比单车智能具有一定优势。赵祥模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作为车联网和车路云一体化的重要应用,相较于单车智能,能够通过车联网形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与多级协同,在车辆感知、安全决策、控制效能、群体优化等方面全面提升智能车辆与交通系统的能力。他认为,智能网联技术在应对复杂多变场景时所带来的巨大效能提升,是选择智能网联路线的重要原因。

  陈山枝也进一步解释了C-V2X车联网技术的重要性。他认为,该技术解决了单车感知的局限性问题,让汽车具有超视距感知能力,相当于给汽车装了“顺风耳”和“千里眼”。C-V2X车联网技术既支持长距离信息服务,又支持短距离直通通信,是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的核心技术之一。

  赵祥模认为,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的建设对我国交通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扩大了试点范围,提升了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覆盖率,还在全系统的协同与联动方面带来积极变化,推动我国道路交通产业全面升级。他表示,以往车联网技术大众体验感不足,试点城市建设将通过规模化智能基础设施与运载工具应用,提升新技术市场渗透率;此外,还将与智慧城市对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治理能力,全方位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在推进车联网产业和车路云一体化试点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陈山枝提出,C-V2X 路侧设备覆盖率和车载终端渗透率不足是关键问题,需适度超前建设网络并提高终端渗透率。同时,要解决重建设轻运营问题,试点城市应按计划推动全域覆盖与服务能力构建,给予产业发展时间与战略定力,分阶段、分场景实施并迭代完善车路云一体化。

  谈及未来行业的发展前景,陈山枝表示,基于5G和C-V2X的车路云协同发展模式,将创新驱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新模式。赵祥模则认为,未来车路云一体化的规模化应用需要构建统一且开放的技术架构,建立严密的测试技术体系。我国能够建立统一的技术架构、标准体系和开放、可持续的产业政策,有可能实现相关技术的快速迭代、演化,构建起未来新一代道路交通系统的“中国范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