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2月24日讯(记者李明明)在推动科技创新、营造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雄安正持续跑出“加速度”。
近日,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之期,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下称“雄安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包括北大人民医院雄安医工交叉转化研究院合作项目、第四代半导体材料掺杂AlN外延片在内的多个自主创新性项目落地雄安新区。
建设七年的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着墨,每天都在积蓄力量、不断发展。
雄安新区科学园管委会副主任马扬飚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越来越多的颠覆性项目开始选择在雄安落地。当前,雄安新区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制造、新材料3个产业,其中不乏颠覆性项目。“雄安是一座面向未来的城市,有颠覆性的场景。因此,在颠覆性技术应用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雄安中心:未来将发挥从京津研发、到河北转化的重要平台作用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我国应对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抢占全球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突破涉及国家长远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和完善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科技力量。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6月,科技部批复成立我国第一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0年12月,京津冀三地签署《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框架协议》,随后京津冀国创中心天津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相继揭牌成立或启动建设,三地科研机构和企业陆续接入现有协同创新体系,共建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创新平台、综合中试平台,挖掘潜力项目,组织协同攻关,助推京津冀创新资源有效利用及落地转化。
谈及为何设立雄安中心,马扬飚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雄安中心将聚焦搭建一流创新平台、组建复合创新团队、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等重点任务开展工作,对接京津冀中心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资源,进一步与一流高校院所和疏解央企紧密合作,加速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奋力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
“雄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地质条件稳定。未来,随着疏解高校的落地,人才优势也将逐步彰显。这些优势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沃土。雄安中心启用后将有效链接北京的开放资源,让其不断落地、成长、壮大,取得原创性成果。” 马扬飚称。
那么,雄安中心将聚焦哪些重点任务,这些任务对于雄安新区乃至京津冀地区的创新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河北省科技厅平台处处长范庆书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未来将发挥雄安中心在“京津研发、河北转化”中重要平台作用,大力引进颠覆性技术成果在雄安落地,加速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此外,雄安中心卫星导航公共技术平台也于近日启用。该平台将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卫星导航领域技术开发、产品创新等方面提供规范高效、方便快捷的基础服务。
马扬飚介绍,目前,雄安中心卫星导航公共技术平台已经引进一批高水平实验设备。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其作用,汇聚企业、高校力量,推动卫星互联网行业在新区落地发展。同时,将接续建设一批公共技术平台,进一步提升雄安新区技术承载和转化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三地间产业加速融合、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十年来,京津冀创新驱动持续发力,三地经济总量达10.4万亿元,“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
构建立足于雄安新区的医学科技创新中心
在雄安新区,这片被寄予厚望的新发展区域,其科技成果如何在社会经济中实现快速转化,一直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随之如何有效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实现既“开花”又“结果”,成为了这一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
北大人民医院雄安医工交叉转化研究院的成立是雄安中心打通科研成果转化之路的一个缩影。
谈及研究院的成立背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以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以临床为导向,医、产、学、研融合的创新体系,经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科技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三方友好协商,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医工交叉转化研究院”。
据悉,研究院构建立足于雄安新区的医学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北京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打造辐射京津冀、影响全球的世界级生命科学、医学与工程科学交叉融合的原始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高端医疗装备、数字疗法的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平台。
雄安新区为研究院提供了哪些政策支持和环境建设?这些政策和环境对研究院的发展有何影响?
黄晓军介绍,雄安新区依托自身的疏解政策优势,为研究院的发展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优质环境保障,按照出台的《关于支持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创新型人才、先进技术、资本资源等关键要素的集聚,按照河北省、雄安新区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提供开办支撑、人才保障等支持,以及按照国家级创新平台有关政策规定,支持转化研究院的实验室平台建设;支持转化研究院从省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符合“雄才计划”条件的,享受住房安居、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待遇。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医工交叉转化研究院生物医药双创平台的搭建,以及创新研究和成果落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黄晓军进一步说,“雄安中心作为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能够积极协调资源,并根据雄安新区政策规定向转化研究院提供新区公共实验平台的场地和实验设备使用权,支持转化研究院开展医学和工学深度融合的科技研究工作;对转化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提供孵化服务和指导;积极协调孵化器、中试基地等科创载体为转化研究院的产业化项目提供办公和生产空间。”
在研究院的一些具体的研究项目和进展情况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赵翔宇表示,在细胞治疗方面,优化病毒载体制备与纯化技术,建立全封闭、自动化的病毒制备技术体系。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试验、政策支持以及产业化全链条入手,通过多维度协同创新和资源整合,推动临床转化,打造细胞治疗概念验证平台。
据悉,研究院还将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围绕智慧医院、智慧手术等领域,构建精准诊疗系统,打造“数字智能+医疗服务”应用场景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未来转化研究院将立足雄安,辐射京津冀,充分发挥科研和临床资源核心功能优势,加快细胞治疗、创新医疗器械等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转化医学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