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走上扩张的道路,根本停不下来。
2020年连锁药店老百姓门店数量为6533家,此后便开启高速扩张的步伐,2021年增加门店2163家,2022年2764家,2023年3388家,截至2024年9月30日,老百姓门店总数达到15591家,不到四年的时间里老百姓新增门店数量超过9000家。老百姓大药房还不是最疯狂的,大参林在2023年一年就新增门店4290家。你追我赶之下,大参林、益丰药房、一心堂等几家头部连锁药店已纷纷突破万店规模,跻身“万店俱乐部”。
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3年)》,截至2023年底,全国持证药店数量超过66.7万家,而到2024年上半年,国内药房数已达70.1万家。同期,以数量取胜的奶茶店总数仅为51.5万家,比药店少将近20万家。药店多得让人感慨“家门口的药店开得比奶茶店还多”!
连锁药店加速扩张,有几方面的原因:
在政策上,医药分开政策的出台,要求医疗机构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患者可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这为连锁药店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红利。此外,商务部提出培育形成5—10家超五百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也加速了连锁药店的扩张步伐。
在需求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药品和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连锁药店通过扩张规模,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份额。
当然也有资本的推波助澜。高瓴资本等投资机构通过全资收购或控股并购连锁药店,进一步加速了行业的整合和扩张。资本市场的热情推动了连锁药店的扩张。
无疑,连锁药店的扩张可以满足群众买药的需求,为民众提供更加便利和快捷的服务,有利于民生福祉。但凡事都有个度,过犹不及。由于药店数量过于密集,连锁药店扩张带来的边际效应也在递减。中康科技2024半年度药店生存报告指出,截至目前中国线下零售药店店均服务人数仅有2000人,部分区域低于该平均水平,药房门店已经趋近于生存的临界点。
这也体现在上市公司的业绩上。笔者透过多家上市连锁药店公布的2024年三季度财报发现,尽管营收普遍上涨,但净利润表现却大相径庭,部分药店甚至出现净利润大幅下滑乃至亏损的情况。与此同时,这些连锁药店的门店扩张仍在继续,不禁让人对连锁药店的过度扩张后遗症产生担忧。
从数据上看,六大上市连锁药店(一心堂、老百姓、健之佳、大参林、漱玉平民、益丰药房)中,仅有益丰药房保持了净利润的上涨,而其他药店如一心堂、老百姓、健之佳、大参林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漱玉平民更是陷入了亏损。这种净利润的分化,一方面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连锁药店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连锁药店的过度扩张,首先带来的是运营成本的大幅增加。新店开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包括租金、装修、人员培训等,而这些投入在短期内往往难以收回。同时,新店的经营也需要一个磨合期,业绩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新店数量的增加,往往会拖累整体业绩,导致净利润下滑。
其次,过度扩张还可能导致管理难度的加大。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药店的管理链条被拉长,管理效率可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在跨区域扩张的情况下,药店需要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和监管政策,这对药店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药品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影响药店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再者,过度扩张还可能加剧行业的恶性竞争。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药店可能会采取降价促销等手段,导致行业整体利润水平的下降。此外,药店之间的恶性竞争还可能引发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等,这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会对药店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当然,也有人认为连锁药店的扩张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药店提高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确实,适度的扩张可以帮助药店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但是,过度扩张则可能适得其反,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风险。
因此,连锁药店在扩张过程中需要保持理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做出合理的决策。一方面,药店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新店能够快速盈利;另一方面,药店也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体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在近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老百姓表示,2024年已降费1亿元,主要通过房租降租分租、减缓新店开店、退出长尾市场及降低管理销售费用等四方面实现降本增效。公司强调提升门店经营质量,利用数智化提升服务,并注重员工关怀以传导至顾客服务。拓展上,公司聚焦优势区域,深耕下沉市场,以轻资产的老店加盟和联盟发展为主。
除了企业自身要主动调整。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连锁药店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和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总之,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推动连锁药店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