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18 22:39:20 股吧网页版
不要轻信“世界都在抛弃中国”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我们身处一个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处于转型期的时代。对于国际环境,一些人持悲观态度。他们注意到,美国在围堵我们,一些“鹰派”甚至提出与中国彻底“脱钩”,欧洲则寻求“去风险”。一些人担忧中国已被西方主导的世界永久排除在外。

  这些担忧往往是情绪化的,并非基于现实。

  基于数据去理解国际环境与“脱钩”论

  经济学家擅长依靠数据说话。数据表明,世界不仅没有与中国“脱钩”,反而更加依赖中国。以出口为例,这是经贸联系中至关重要的方面。疫情之前,中国出口占世界比重为12%,疫情后上升到14%。2023年虽略有下降,但全球出口量普遍下降,且其他国家的降幅甚至超过中国。因此,中国出口占世界的比重并未下降。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6.02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这一数字充分证明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为何世界离不开中国?原因在于中国的综合成本低。

  有人会说,你只关注全球数据,为何不看看美国?但我要强调,我们不应只关注欧美,世界还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应抱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心态,认为如果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不买我们的产品,我们就矮人一截。事实上,一个产品卖给美国人和卖给非洲人并没有本质区别,甚至卖给非洲人的效用更大,生产力更强。很多人没有真正做到“平视世界”。

  在审视中美贸易关系时,不应仅仅关注中国直接出口至美国的贸易量,尽管这一数据在去年下降了17%。还要注意到,美国进口商品中,中国产品的含量实际在增加。原因在于,中国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等国家,再从这些国家出口到美国。若仅从直接出口数据看,这一比例确实较低,甚至低于墨西哥和加拿大。但是,若依照原产地原则进行考量,美国进口商品中,来自中国的成分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从2018年的20%上升到了约25%。

  这一现象揭示了中美贸易关系的复杂性,并质疑了“脱钩”策略的实际效果。所谓的“脱钩”并未真正实现两国经济的完全分离,反而促使中国企业加速向海外转移。

  这种转移对中国而言具有多重益处。中国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不仅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就业和收入增长,也为中国企业开辟了新市场。

  不要轻信“世界都在抛弃中国”

  关于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与中国的发展态势,有几点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关于美国试图与中国“脱钩”的言论,尽管美国政府对其国内企业投资中国施加了诸多限制,但中国对美国投资的增长势头却异常迅猛,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这表明,尽管美国国会中的某些政客可能持悲观态度,但各州政府却欢迎中国投资,因为这将为其带来GDP增长和就业机会。因此,我们应该避免被误导,不要轻信“世界都在抛弃中国”的言论。

  其次,在讨论欧洲对中国的“去风险”策略时,常有人将其与“脱钩”相提并论,但这种理解并不准确。以我去年访问的一家德国芯片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响应欧盟号召回归欧洲投资,这是其“去风险”策略的一部分。当被问及如何实现“去风险”时,该企业表示,在中国的生产线不会关闭,因为其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份额,但他们同时计划在欧洲和美国建立新工厂。这种策略实际上对中国没有造成实质性损害。当被问及欧洲工厂生产的芯片将销往何处时,该企业表示将主要卖回中国,因为中国的汽车制造产业规模庞大,对芯片需求巨大。这一过程实际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而不是简单地与中国市场“脱钩”。

  再次,关于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打压,结果并未如其所愿。相反,这种打压反而促进了中国技术的进步。例如中国芯片自给率不断提高,尽管这一过程中我们付出了高昂成本,至少短期内如此,但美国这一行为实际导致了“双输”结果。原本这些芯片我们可能无须自主生产,但现在却不得不自主研发和生产。

  此外,我们必须意识到,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人工智能、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我们均处于世界领先的第一阵营。

  近年来,即便我们常常对基础研究现状表达不满,但事实上,这些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稳居各类排名前15。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学者的论文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这一重要指标上的提升。“自然指数”衡量的是Nature高被引文章的数量,中国这一指标居于世界前列。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用“清场式领先”这样的说法,但这正是数据的体现。这也是为何美国打压中国的原因。20年前,美国并未如此打压中国,因为当时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与其相差甚远;而现在,随着中国迅速崛起,情况已然不同。这不是世界正在远离我们,而是世界开始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这是中国进步的必然结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答案就是适应。就像美国人尽管在全球范围受到一些批评,但他们依然自信地面对世界。我们也应如此。

  金融政策调整源于担心实业空心化

  目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期。这一调整从2010年开始,标志着出口导向型经济不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力。过去十几年,我国经济领域不断调整深化,几乎每两年就会提出一个新概念或策略,如“新常态”强调适应中低速增长,“去产能”针对钢铁等污染产能的淘汰,以及“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均旨在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然而,这些调整主要依赖于企业和社会自身的调整意愿和行动,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相对有限。尽管如此,政府的政策导向和信号对于企业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降低全社会金融化程度方面做出了努力。自2018年起,全社会呈现出金融化程度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与随后发生的深度调整密切相关。为何会有此结论?主要是因为观察到美国产业空心化的主要成因便是过度金融化。这一观察与分析是准确的,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便是过度金融化的直接后果。

  为何美国会陷入全球金融危机?其背后原因是大量顶尖人才被华尔街吸引。过去,麻省理工学院(MIT)毕业生的理想是成为通用电气(GE)的工程师,哈佛毕业生曾经以服务国家为首要理想,然而,如今的名校毕业生却更倾向于在华尔街工作。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美国社会被金融所主导的现状。

  我多次访问美国,与华尔街人士交流时,他们普遍表示美国经济状况极佳,尽管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然而,与普通美国民众交谈时,却听到了截然不同的声音,他们普遍认为美国经济状况糟糕透顶。通货膨胀实际上是财富的大规模转移,从社会底层民众转移到华尔街精英手中。金融行业的过度发展导致制造业萎缩,产业逐渐空心化,这对美国竞争力构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美国这样的教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当前局势?自2018年起,我国开始去杠杆,这是一项坚定且有力的政策调整。在去杠杆的基础上,我国进行了深度的经济结构调整,其中也包括金融业自身的调整。金融业正面临严格监管,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这一监管力度。金融业降薪并非出于惩罚,而是鼓励更多人才投身于创新和制造业。

  房地产作为居民和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金融化程度过高对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构成了威胁。房地产过度发展不仅占据了居民财富的大部分,也导致许多企业的资产过度集中在房地产领域。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累积也是金融化过度的表现之一,这种过度借债的行为已经难以为继。从某种程度上说,2018年以来的深度调整使许多企业和个人感到一些不适。过去,我们可能像穿着宽松大衣一样自由行动,但现在,我们需要按照更加规范的方式行事。

  这种变化是必要的,也是我国走向更加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