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一天,国装新材料技术(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装”)总经理马小民和日常一样,接通了一个电话,电话另一端的需求有些不同寻常:对方需要一个低温型的材料,温度基本接近绝对零度。
“我们所做的是适用于航空航天场景的耐高温氧化铝纤维材料,对方当时只提了需求,其他任何信息都没有透露。”马小民说。他之前揭过一个技术创新需求榜单,应该是发榜企业来的电话,虽然心里有些嘀咕,但有新业务上门还是很开心。接触半年之后,双方最终敲定了合作。
看似不相干的两家企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的工作机制之下,需求精准对接,实现了相关技术的嫁接和突破,中小企业也借此机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是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负责的一项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工作,今年已经是第二年开展。
成功揭榜的马小民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大企业有需求,我们小企业响应迅速,实现共赢,帮助我们跑出了新赛道,这是好事。”
为供需双方搭建高效流通和匹配的平台
今年6月,工信部办公厅发布通知,面向大企业征集拟请中小企业“揭榜”攻关的技术创新需求。经专家论证遴选,从558项需求中共遴选出151项大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形成榜单向公众发布。
今年11月,工信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中小企业“揭榜”工作的通知》,组织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榜单进行“揭榜”,新一轮“揭榜”开始。
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主要流程为征集大企业需求、组织中小企业“揭榜”、确定“揭榜”企业名单。相关信息于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平台发布。发榜企业遴选1~3家“揭榜”企业,自主确立合作关系,由发榜方自主安排验收。
“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可以理解为,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对接的原则,搭建了一个市场供需高效流通和匹配的平台。”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企业有了新的需求,无论是自己在市场上寻找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还是和兄弟企业沟通交流,沟通成本都较高。问一圈下来可能会找到50家企业,仍需筛选,而且不一定能筛到合适的。”一位大企业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般很难进入大企业的供应链。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更难。”马小民说。
一方有需求,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另一方却又很难被看见,急需一座沟通的桥梁。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应运而生。
一个词总结这项工作,那便是“撮合”。这种撮合具有更强的市场导向性和灵活性。
“政府搭建的这个平台,为有需求、有实力的企业搭建了沟通、应答的渠道。”上述管理人员说。其所在企业想要升级现有的工业设备网络安全系统,同时还提出了一些个性化需求。虽然相关需求专业性很强,但上述管理人员最终还是通过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找到了供应链上下游的“好伙伴”。
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方面积累了相当专业能力的北京六方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方云”)便是上述需求的揭榜方。
六方云政府事务经理李文昊负责行业政策研究工作,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自2023年成功揭榜签订第一期合同后,今年已经签了第二期,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借助这样一个有分量的通道,我们顺利拿下了订单。这次项目的订单量挺大,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李文昊说。
“关键还是要看揭榜方的技术实力。”上述管理人员说。
推动大中小企业“双链融合”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形成了3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日均新设企业2.7万户,中小企业总数超过了5700万户。
我国中小企业各怀绝技,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不仅实现了大中小企业“携手”、需求精准对接,更重要的是,一套创新需求由市场提出、创新主体由市场选择、创新成果由市场验证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机制也逐渐建立。
上述机制作用之下,企业相关技术创新需求得以解决,创新成果逐渐涌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双向“奔赴”。
马小民揭榜的技术创新需求来自某央企,相关材料要用在新一代真空磁悬浮高速轨道列车上。
新材料要从天上到地下,技术难度不小。马小民打了个比方,就好像平时用来装篮球、足球的网兜,现在要用它来装米面,他们面对的新工作就是让网兜的孔隙变得更密,把市面上还没有的米袋子、面袋子给做出来。
“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氧化铝纤维作为隔绝热度的低温材料很少,但我们多方了解后,判断国外某装置的成功案例就是这种材料制成。有了成功的案例,那就做。”马小民说。
虽然也有弯路,但最终还是做出来了。难关攻克之后,国装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氧化铝纤维应用于低温场景成为新的产业发展亮点,市场迅速打开,同时也和这家央企达成长期合作,成为其产业链供应链的一环。
“我们借助这项工作和相关研发,快速切入大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之中。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对于行业也有一定的引领作用。”马小民说。
“相关工作推动了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面融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优势实现互补,共同攻克产业技术难题,助力大企业精准对接更多未进入供应商体系的协同创新伙伴,也助力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之中。”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