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广州大学城建城20周年,12月15日,广州大学城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七届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国际产业人才大会在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举行。20年来,广州大学城源源不断输送了近80万人才,番禺区小谷围岛从一座稻乡渔耕岛快速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资源最为丰富的大学新城。
会上,广州大学城科技园和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带正式启动,一批优质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并开展了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三家聚岛”高质量发展主题对话,充分释放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广州市番禺区委书记黄彪表示,近年来,番禺推动校地企“三方”共建,打造广州活力创新轴重要节点、“南拓”“东进”中继枢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贯通,打造实体经济的主阵地、新质生产力的承载地。同时,番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岭南历史文化重要承载地。
据悉,番禺区持续深化创新空间供给,沉淀20年在广州大学城规划建设近100万平方米的国有物业打造广州大学城科技园,制定出台多元化物业优惠政策,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方位创业体系。自2017年启动“青蓝计划”以来,番禺区累计投入近1.5亿元资金,引进落地739个“青蓝”项目,累计获得约19亿元融资和万余项知识产权。2023年创新推出的广州大学城“创二代”工程,已培养近500位“创二代”之星,促成119家企业注册落地,构建起多元化创业人才体系。
在广州大学城这片热土上,科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震东智飞科技、科奥信息技术、九安智能科技等首批10个项目正式签约。暨南大学与声博士、华南师范大学与鹏辉能源、广东工业大学与浩洋电子3对“校企伙伴”现场签署共建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协议,产研两端“一拍即合”。
活动还落地了番禺区产业招商投资基金、广祺1号基金两支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将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双创赛事项目以及校友优质项目等,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实现“智造+智核”优势叠加、“科技+产业”互促双向。
围绕“从新工科教育到新质生产力:端到端、高质量、高效率科创生态体系建设探索”,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XbotPark机器人基地发起人李泽湘在会上激励青年人才在大变局时代抓住机遇、应对挑战。“XbotPark模式的侧重点是采用新工科教育模式去培养拔尖创业人才。这些人才不同于传统的工程技术人才,只会解决问题。拔尖创业人才更多的是发现问题,做好产品定义,整合各种资源,把企业创办起来,并汇聚一批优秀人才最终把产品推向市场。”李泽湘说。
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李卫铳说,产学研合作为一座桥梁,连接着“书架”上的理论智慧与“货架”上的实际产品,实现了知识与技术的有效转化。产学研融合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路径,也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石。广州大学城作为产学研融合的沃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未来将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经济日报记者郑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