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刘键烨近日在2024(第三届)能源电力数字化研讨会上发布《电力算力协同发展专题报告》。
报告显示,高速发展的算力,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消纳的主力之一,到2030年,算力的用电规模将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3%,并通过规划、建设、运营、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等六个方面的协同,呈现出与电力系统更为紧密的新型生产关系。
刘键烨介绍,从电力算力协同的需求来看,推动算力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电力系统的全面支撑,这种支撑不仅仅体现在稳定保供方面,还有为算力中心提供绿电服务和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其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也需要算力系统的全面赋能,一方面,高速发展的算力,有望在未来成为新能源消纳的主力之一,参与电力市场,乃至于调峰调频的辅助服务市场;另一方面,算力在新能源预测,新型电力系统发、输、配、变、用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转型上,也有众多的应用场景。从政策的角度上来看,电力和算力的协同已经成为两侧政策交汇的共同发力点,需要加快推进电力算力协同。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电力算力协同的本质是为算力这种数字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匹配更好的新型生产关系,需要推动传统的单向供电型生产关系,向多维友好的互动型生产关系变革,实现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和升级。”刘键烨说。
就未来我国算力的发展及其电力需求而言,报告显示,未来算力的高速增长,其规模主要受六个方面的影响,包括国家战略的推动,国际竞争以及芯片供应链的影响,区域的发展协同,资本的驱动,芯片的技术进步及技术路线的改变,市场需求的变化。
未来智能算力的增长速度将会显著超过通算和超算,到2025年全国算力规模会突破438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一半,到2028年有望达到七成。根据“东数西算”各个枢纽节点规划的文件测算,“东数西算”工程的算力在2025年能够占到全国算力整体规模的一半。
报告提出,未来算力的电力需求,是由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整体规模和算力基础设施运行过程中的综合能效水平决定的。通过构建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结合业内的影响因素研判,预测到2025年,我国算力的满载总负荷大概是0.49亿千瓦,届时约占全国总负荷的3%,我国算力的电力需求大概是2000亿千瓦时,届时约占全国总用电量的2%。报告研判,到2025年,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电源使用效率)的降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掉算力规模上升带来的负荷增长,成为近期算力对电力需求的第一大影响因素。
报告预测,到2030年,我国算力的满载负荷在0.4亿到1.6亿千瓦,期望值在0.9亿千瓦左右,届时约占全国总负荷的4%,用电量在0.2万亿到0.8万亿千瓦,期望值在0.45万亿千瓦,届时约占全国总用电量的3.37%。报告研判,到2030年,PUE等影响因素将逐渐贴近理论极限,压降负荷增长的作用将逐渐降低,算力的规模将逐渐成为其电力负荷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最大的预测不确定性来自算力芯片本身的能效技术进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