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易妍君广州报道
对于证券行业而言,202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挑战与机遇并存:投行、财富管理等业务仍在探索新路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颠覆了传统研究业务的运作模式;行业内部的并购重组、国资入主中小券商等趋势愈演愈烈,证券行业已然站在了变革的十字路口上。
12月12日下午,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证券业年会暨2024年21世纪金牌分析师颁奖典礼在广州成功举办。
本次年会以“资本逻辑与券业革新:探索行业新边界”为主题,在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全面深化之际,邀请了数位证券行业领袖,围绕券业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券业出海新趋势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
此外,“并购六条”的出台,为券商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年会上,头部券商投行负责人、知名私募股权机构和上市公司高管,通过圆桌对话的形式,共同探讨当下A股市场并购重组新机遇。
同时,券商研究所所长和首席经济学家们则各自展望了2025年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并为投资者把脉市场投资主线。
当天还举行了2024年度21世纪金牌分析师颁奖典礼,本届评选的获奖名单亦有颇多亮点。
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本届证券业年会关注的焦点议题之一为:践行新“国九条”,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为基础,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投行业务负责人王曙光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是支持中国经济的未来。
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为不同发展阶段、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证券公司作为实体企业资金需求端与资本市场资金供给端之间的重要桥梁,通过发挥资本中介作用满足民营企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支持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约3400家,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的占比达到60%;民营企业总市值约34万亿元,在A股总市值中的占比约为40%。
对于金融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王曙光也谈到了一些期待:
一是,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民营企业的服务覆盖面有望进一步提升。
二是,金融机构将进一步提高国际业务能力,助力更多优质民营企业走出去。
三是,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四是投行需转换思维模式,实现“三个全面”和“三个转变”。“三个全面”是指客户全覆盖,阶段全掌控,产品全升级。“三个转变”是指从通道投行向产业投行转变,由卖方思维向买方思维转型,由单一服务向综合解决方案的转变。
中国银河证券执委会委员吴鹏则分享了“中企出海新趋势下中国银河证券的东盟实践与展望”。
吴鹏表示,中国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7400家,超四成受访中企计划未来3年向东南亚扩张,超七成已在当地展业中企拟扩大在东盟业务规模,东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出海首选热土。
“东盟成为中国企业出海首选热土,关键赛道各呈新态。”吴鹏表示,比如马来西亚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泰国逐步成为电动汽车生产重镇,中国车企东南亚布局桥头堡;印度尼西亚投资引进政策持续加码,中国矿产企业加强布局;新加坡高附加值服务业具备国际化和数字化特征。
在此背景下,吴鹏认为,东盟及成员国在未来产业布局上,与中国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等方向高度契合、优势互补,同时东盟正在加大引资力度,与中国相向而行,双方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空间广阔,有望提高到新的水平。
洞察研究业务新趋势
在年会的第二个环节,头部券商研究所所长、外资机构大中华区研究部总监分享了投研领域最前沿的趋势。
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长兼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武超则以“研究业务的金融科技与智能投研发展趋势”为主题发表演讲。
武超则介绍,中信建投证券研发部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在第三阶段,即2023年至今,中信建投证券先后推动了智问系统建设、模型应用开发,具体落地应用包括音视频会议自动转录、提取纪要;研报、公告、财报信息提取;基于行研知识库的智能问答;日报、周报自动生成;微信机器人行研助理等。
她指出,当前,金融行业的难点在于如何以客户为中心,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提供差异化、高质量的服务。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解决这个难题的可能,这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券商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围的关键。
此外,瑞银大中华区研究部总监连沛堃发表了题目为“以差异化研究为中国机遇与全球资本搭建金融桥梁”的演讲。
连沛堃表示,“随着瑞信团队融入到瑞银的大家庭,我们整个全球投研团队的实力有很大提升,过去20年我们在中国一直都以搭建桥梁为出发点,走差异化研究的发展路线。”
今年年初,瑞银证券发布了一份有关中国企业出海的报告。连沛堃提到,未来5到10年,企业出海是中国最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近些年许多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迅速,营收占比不断提升,毛利率水平也比国内业务高。其中,中国的汽车产业链、建筑产业链以及消费行业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共话并购重组新机遇
政策大力支持背景下,截至12月11日,今年资本市场已发生并购事件1359起,同比增长超过80%。
在年会上,中信证券全球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联席主任潘锋,广发证券投行委委员、兼并收购部总经理杨常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并购部联席负责人左迪与德弘资本董事总经理王玮 、罗博特科董事会秘书李良玉,就“并购重组新机遇”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他们普遍认为,2025年并购重组市场将更为活跃。
在潘锋看来,未来将出现更多非同一控制下的上市公司重组及合并交易。不同于同一控制下并购交易中存在的行政管理需求、市值管理动机等,非同一控制下的并购重组主要出于产业协同目的,未来科创板等领域有望诞生大型的科技巨头。
“各部委、证监会、地方政府等都在大力支持并购,这一轮并购热潮有希望延续比较长的时间。产业并购,包括A股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可能会成为一个常态。”杨常建指出。
基于此,在并购重组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克服估值难题受到市场关注。
潘锋认为,交易过程中的合理方案设计,比如差异化支付安排等,可以提升交易双方对价格的容忍度,买卖双方也正在形成长期逻辑下的共识。
杨常建也呼吁市场推出更多的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同时,他指出,对于买方而言,在进行并购的同时,也要具备足够的消化能力,把潜在的价值释放出来,这样有助于消化高估值的问题。
左迪谈道,并购的估值是动态的,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同时也是基于商业共识达成的。他认为,在并购交易中可以有创新方式,可以基于不同的估值方法验证估值合理性,但不是简单看估值高不高,而是要看估值合不合理。
王玮则从投资人的角度对估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分析,当前资本市场呈现出二级市场估值低于一级市场估值成本的特点,这导致了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激烈博弈,使得交易难以顺利达成。如果二级市场的估值能够得到有效修复,那么这种矛盾将有望得到显著缓解。
李良玉则认为,企业开展市场化并购的过程中,定价过程可能会出现一些指标阶段性偏高的情况,但是市场或者监管部门对高与低的评价标准不应该单一化的,不能仅仅盯着一个指标去看,而是应该多角度综合的去评价,而且还应该动态地看。
首席经济学家把脉2025年投资主线
在本次年会的压轴环节——2024年21世纪金牌分析师颁奖典礼上,围绕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A股投资主线等话题,来自中邮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华福证券以及国联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畅所欲言。
中邮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黄付生预测,明年GDP整体增速在各季度之间可能会有波动,但还是两头高,中间稍微低一点的走势。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则认为,明年年初经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开门红”。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分析,从总量来说,根据目前国际主要机构预测,中国明年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最高的;其次,PPI已经连续多月负增长,从这个可以观察到上市公司业绩、利润和居民收入的表现,也就是包含价格因素的名义GDP更受到市场关注;最后是房地产年度销售面积从此前最高18亿平方米到现在10亿平方米左右,明年能否继续企稳在这个规模水平也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提醒,明年经济仍存在不确定性,需重点关注政策和价格两条主线,当前市场更加关注逆周期政策,明年是“十四五”规划最后一年,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也值得关注,包括稳增长和推动内需改善等方面。
对于2025年投资主线,章俊指出,明年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主线仍然是科技创新,而第二条主线则以央国企为引领,在核心布局产业方面会有比较多的机会。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郭磊认为可以关注两条主线,“一是消费类资产,从2021年初到2024年年底,消费类资产经过四年调整已经到底部区域;二是建议关注工业供给侧相关的行业,明年不只是在需求端需要扩张,同样需要在供给端进行收缩、优化,那些产能利用率相对偏低同时产品差异化程度相对偏低的领域可能因此受益。”
黄付生则谈道,2025年的资本市场有希望延续今年三季度以来的良好走势,预计很多细分行业都有比较大的机会。
他举例称,近期涉及新质生产力的许多行业都有表现比较好的企业,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行业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以及高分红、高股息的优质股,还有比较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性的企业,食品行业中的新零售企业,医药行业里面部分创新药企业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年会还发布了第四届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榜单,包括广发证券、长江证券、天风证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东吴证券、兴业证在内,来自28家机构的近200个团队载誉而归。
本次评选设有34个常规行业分析师奖项,5个面向国内证券公司的机构类奖项、1个仅面向外资机构参评的奖项,以及年度影响力券商研究所、年度影响力券商研究所所长,服务高质量发展最佳首席经济学家,成长性分析师等特色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