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首届深圳香蜜湖金融峰会在深圳举办。
本届峰会集结了一众顶级嘉宾,围绕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部署以及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判。
此外,与会嘉宾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会上发布的《香蜜湖智能金融发展报告(2023/2024)》则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要重点抓好九项任务,其中包括“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庆市人民政府原市长黄奇帆发表演讲时表示,推动新质生产力不仅要专注制造环节,还要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链集群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虽然是推动时代进步的新质生产力,但孕育新质生产力的土壤,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环境,产生新质生产力的机制,实际上是以创新为主体的生产性服务业”。他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国家GDP当中比重最大的板块。中国把自己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好,既是服务新质生产力,也是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提升我们服务贸易质量的关键。
作为新质生产力中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子技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两次提及,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业不断涌现。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从新质生产力发展角度,阐述从传统计算机芯片到量子计算机芯片的发展。他指出,量子科技是战略必争领域,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要统筹好短期攻关与长期布局发展关系。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具有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因此离不开风险投资、耐心资本等金融资源的支持。招商银行党委书记、行长王良指出,大湾区金融机构应合作打造专业化、体系化、生态化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等深度融合,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金融支持。
良好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也是美国硅谷科技领先全球的重要推动力。香港证监会原主席沈联涛指出,硅谷的科技金融模式给中国带来启示:“没钱就没法投入高风险的科技创新,也就没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所以中国的科技企业平台要与股市生态系统融合,这也是最大的挑战。”他认为,中国应从美国科技繁荣周期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大对高风险科技投资,吸引人才。
大湾区引领科技创新香港联动内地助推企业“走出去”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新质生产力上布局早、基础强、发展速度快,正逐渐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地。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多来,大湾区已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正加快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要基地,以及全球影响力世界级城市群。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数字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发表演讲时分享了广东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他援引最新调查报告指出,2019—2023年,广东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持续高于全国,数字制造业有力支撑经济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数字制造业增加值大幅领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此外,广东数字制造业A股公司修复态势强,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增长显著,优于全国数字制造业上市公司及全部A股上市公司,这些都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劲动力。
对于激发大湾区新质生产力潜力与活力,毛军发提出,一方面,要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重视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此外,还要重视人才培养。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为银行等金融业加快转型升级带来历史性机遇。王良指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与内地的互联互通持续深化,为银行业转型升级带来历史性机遇。接下来,中资金融机构应利用香港优势,推动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助力香港提升金融中心地位。此外,金融业还应借助区位优势,创新跨境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
在推动优质科技企业融资,助力形成更多“独角兽”之下,香港也发挥重要作用。沈联涛建议,深圳、香港、上海、北京交易所配合扶持科技公司,鼓励优秀民营企业和国有科技企业到香港IPO,利用香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和人民币离岸中心优势,推动企业走出去寻找更多国际合作伙伴。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则表示,中国经济在科技创新等方面有坚实基础,但消费大市场尚未建立,内需不足,大湾区除引领科技创新外,还应提升现代消费在经济中的比例。“大湾区应成为引领中国现代消费的试验区或先行区,在提升现代消费占经济比例方面责无旁贷”。
加速迈向“智能化” 大模型助力金融做好“五篇大文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5年的九大重点任务,其中提到,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本届峰会上,多位金融界人士在圆桌讨论上围绕智能金融的创新、挑战和机遇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嘉宾们普遍认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智能金融能够优化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普惠、强化风险防控,为未来我国金融业发展提供无限可能。但与此同时,智能金融发展面临算法黑箱、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值得重视。
此外,本次大会还发布了《香蜜湖智能金融发展报告(2023/2024)》(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人工智能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加速发展,正推动金融行业迈向全面智能化转型。报告援引有关数据指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其中500余家获亿元级融资。高校也积极响应,300多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
根据Gartner新兴技术成熟曲线,预计一两年内,首批人工智能增强的金融应用将进入成熟期,并在3—5年后带动智能金融的规模化应用。展望未来,大模型核心技术将引领金融行业从内部辅助走向全面智能化,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金融做好“五篇大文章”,为金融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