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罗辑北京报道
“随着新‘国九条’出台以及监管层综合施策,我国的‘专精特新’企业及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体系已初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该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定位于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北交所将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沃土。同时,考虑到我国经济深度转型的大背景,新一轮并购浪潮下,新质生产力还将成为并购市场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未来或涌现大量优质企业。”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指出。
在诸海滨看来,我国对于新质生产力及“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体系建设可对标德国自上而下推动的“隐形冠军”企业集群培育发展战略。从国内政策、行业协会、金融市场三方面支持情况进行对比,我国的培育体系已初步成型并在逐渐完善。近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速推进,从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到北交所的板块和市场定位进一步明确。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可对“专精特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给予持续且精准高效的发展支撑。
“从全球范围来看,德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又被称为‘隐形冠军’企业,指企业位于核心产业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具备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研发能力强等素质)数量是全球第一,该类企业与人口的比率是全球前三。同时,自1989年以来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数量的年均增长也达到全球第一。为何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集群规模如此大且发展能力如此强劲?这背后,除了德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还与德国构建的一套培育、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的完善体系息息相关。”诸海滨提到。
实际上,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数量的增长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爆发。德国从1996年到2000年间,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构建了多层次资本市场,配套了大量细则,最终使得德国成为“隐形冠军”企业最为密集的国家。而贯穿上述支持体系的是三个要素,分别为政府、协会和金融。
“政府鼓励创新型企业成立,提供额外的激励政策,推动创新产业发展形成集群化的数字生产力,同时推动应用转化,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此外,政策不仅鼓励企业上市,并为上市失败提供风险补偿机制。这一托底政策,使得企业更积极地拥抱市场。”诸海滨表示,政府除了给予直接资金支持,如技术研发补贴,还有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持、人才培育的机制,此外还有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基础设施的支持。其中,德国构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不仅给予了“隐形冠军”企业股权融资的便利性,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成长的各个周期,可以提供并购、资产证券化等各类支持,让企业成长的“工具箱”大幅扩容。
放眼我国,2011年工信部首次提出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2018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培育体系基本成型。近年来,该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在企业培育、政策支持、服务开展和环境优化方面持续发力,同时各省、各市、各区县也按照层级对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支持。2019年到2024年,总共六个批次的国家级“小巨人”家数已经达到15962家,远超此前设定的1万家目标。
在上市方面,当前8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暂未上市。挂牌上市的企业则主要以新三板为摇篮,10%左右的“小巨人”企业登陆北交所。
“未来一段时间,北交所或将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专精特新’企业,乃至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诸海滨提到,“新‘国九条’进一步明晰了各类市场及板块的定位。其中,北交所肩负服务‘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职责,同时考虑到北交所和新三板是一个有机整体,并且场外市场如各地股交中心逐步建立了‘专精特新’企业向新三板转板的渠道,从四板到三板的障碍破冰,制度对接打通了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针对性金融服务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