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024数字交通大会在北京举行。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刘鹏飞在致辞中表示,要通过推动交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与数据互联互通、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等方式,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健在作主旨报告时表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为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新契机。数据驱动下应能实现设施管理、运输服务效率、治理能力等全链条协同,提升整体运行效率。跨行业协同可以释放更大价值,交通数据作为纽带,与物流、能源、商业等领域数据融合,能催生智慧物流、共享出行等新模式。
李健作主旨报告每经记者张蕊摄
李健表示,当前交通行业还面临一些数字化挑战:一是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不同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共享,信息利用率低,影响业务协同和决策效率。二是传统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决策依赖经验,难以快速响应复杂场景;监管覆盖不足,存在效率与准确性问题。三是治理与服务不足。监管模式多为“事后处置”,服务手段缺乏个性化和动态优化。
大会期间,问及要支撑智能交通、智能停车、城市管理等,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还需要做哪些改造,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赵建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现在正在做未来交通的研究项目,其实你可以畅想这样一个场景,假设将来都是自动车,你也没有车,出行就搭乘一辆自动车,自动车到晚上要找一个地方去停车。那城市应该如何构建它的停车场?以后混合交通出行,要思考城市的基础设施如何满足这种要求。”
赵建东提到,现在的城市基础设施只是安装了一点点设备,感知一点点东西,但是并没有系统化。智能交通涉及路端的数据(车的感知设备)、车端的数据(北斗、GPS等),还有第三方的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这么多数据融合在一起去感知,就可以避免大量设备的重复性建设。这涉及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多部门,这方面要做好需要把机制理顺,这样就可以上更少的设备,感知的效果还会更好。“从单一的数据源到多元的数据去融合,这是一个趋势。”
据悉,本次大会由中国交通报社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