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记者程帅星】12月13日,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管学院院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白重恩在《财经》年会2025: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作了题为《破除经济政策思考中的思维定式》的报告。
白重恩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召开,有很多新政策和举措。在政策的理解和落实中,我们会被一些思维定式所约束,打破这些思维定式非常重要。他重点介绍了4个应该破除的思维定式。
应该破除的思维定式之一:中央接管地方债务会带来道德风险
白重恩说,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央帮助地方政府还债会带来道德风险。所谓道德风险具体来说是指,此举会让地方政府形成预期:未来地方不管做什么,中央都会兜底,从而导致履职尽责意愿和能力下降。
实际上,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并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当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过大,可能采取一些影响营商环境和社会预期的措施,此时如何帮助他们解困就更加值得关注。
白重恩认为,对于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问题应该分类施策。针对一些制度性问题,比如社保资金失衡、老龄化引起的财政负担加重等问题,地方政府裁量权较小,仅依靠自身难以解决。对于一些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财政困难,比如自然灾害等,它们不是由地方政府造成的,中央政府进行救助时,同样不会产生道德风险。
而在地方政府有一定裁量权的领域,比如招商引资中做出的补贴,这样的债务中央就不应该救助,其产生的道德风险会比较严重。
应该破除的思维定式之二:赤字和债务不能超过某个上限
白重恩说,过去有一些人坚持认为,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不能超过某一个比例,现在看来,这是一个需要破除的思维定式。
白重恩认为,债务和赤字的上限要分长期和短期。长期来看,两者的确不宜过多或过大,但短期遇到了特殊情况时,应该允许赤字和债务突破某个比值。
“解决了短期的燃眉之急,尽管债务增加了,但GDP增长也加快了,分子和分母同时增加,这个比值不一定会上升。”白重恩说,“否则可能引发长期问题,比如影响营商环境和经济预期等,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
应该破除的思维定式之三:投资是积累,消费是消耗
白重恩认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许多人认为投资总不是坏事,最不济是投资后项目闲置不用,并不会造成什么损害。
实际上,这种说法不一定对。抛开项目的维护成本不谈,由此产生的制造业投资过剩,可能产生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会大幅下降,使得企业从盈利变成亏损。这样的额外投资其实是摧毁了价值,而不是增加了价值。
“当我们和其他国家作比较时,有时会说,其他国家的赤字都被消费掉了,我们的赤字都用在搞建设上了。隐含的意思是搞建设是正面的,消费掉没有带来正面的影响。而当拉长时间看,消费会带来对企业的新需求,从而带来产业创新和发展,以及技术上的更多积累。因此,消费也可能带来积累。”白重恩说。
应该破除的思维定式之四:担心经济脱实向虚、制造业空心化
白重恩说,我国的制造业体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经济体量占全球的18%,制造业产能的三分之一需要出口来消化。这种情况下担心经济脱实向虚、担心制造业空心化是可疑的。
制造业的投资短期创造了需求,但当所投项目开始有了产能,产品卖给谁?因此,投资不一定是积累。
在消费方面,制造业消费占总体消费的比重会越来越低,服务业消费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因此,一味强调制造业增长,与未来消费趋势变化不一致。未来,居民消费增长的大部分将来自服务业,服务业要做优、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