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当前已进入今年“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的攻坚期,明年是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值此时刻,全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不仅是对“百千万工程”实施效果的一次全面盘点,更是对未来发展的一次深入谋划。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百千万工程”是牵动发展全局的关键之举,是关系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也是促进固本强基的务实之举。放眼7434平方公里的羊城大地,全市农村集体资产、年集体总收入自2019年起连续五年居全省首位,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开展283条“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和14条新乡村示范带建设……一次次爬坡过坎、援梯而上,这座超大城市前行的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愈加坚定。
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落子占星,全盘取势。”城乡融合发展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塑造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关键抓手。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千万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域现代化的重中之重。耕海牧渔、向海问药,广州以“海洋+”打出“百千万”新招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蓝色引擎”;稻香阵阵、水乡流韵,全力打造“穗”字种业等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城乡经济与生态双向互动、协同发展;宜居宜业、其乐融融,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城与乡的联系愈加紧密。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澎湃,必将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坚守现代化本质要求。“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城乡融合,不只是重塑物理空间,还要由表及里、凝心铸魂。当内生动力积聚起来、创新活力释放出来,城与乡就能互补互促、共同繁荣。在黄埔云埔花厅坊,锦绣花灯流光溢彩,非遗之美浸染人间烟火;在花都塱头村,政府、企业、村集体三方发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使古村美起来、文化活起来;在番禺南村镇,人文古韵与现代活力交相辉映,时尚产业强势“出海”,先进制造“秀出”新意,“产城人”融合渐入佳境。让“诗与远方”的乡愁可寄,让“激情与梦想”的未来可期,城市明天将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释放现代化根本动力。城乡融合,是一个系统性变革的过程。只有以改革开路、以创新破局,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才能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从化区,因地制宜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市场化配置,让“沉睡的土地”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在荔湾区,通过系统简化工作流程、推行“容缺受理”信任审批,一批老旧物业被改出“创意新生”;在花都区,用“一元钱看病”撬动基层医改,促使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布局。实践证明,借助首创性、引领性、集成式改革,广州就能不断把区镇村的发展短板变成潜力板。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在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新起点,我们要蓄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品格,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从“施工图”变为“实景画”。
(广州日报评论员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