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就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出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我国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推动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改革创新,推动形成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一张蓝图绘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有利于保持国家战略连续性稳定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编制和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迈上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对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了远景展望。
健全国家规划体系,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2019年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到2035年实现“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建设目标。
科学筹谋,扎实推进。今年6月,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一桥飞架,深圳至中山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进一步夯实交通强国建设。
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战略规划登高望远,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区各部门共绘高质量发展长卷。
“专项规划在‘条条’上衔接与深化,区域规划在‘块块’上对接并细化,互为支撑保障,提高综合效益和整体效能。”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说。
优化规划与宏观调控手段协调联动机制——
智能算力规模2年间增长98倍!预计到2024年底,全省算力和数据产业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如今在“算力经济”上一马当先。“数据入黔、算力出黔”肩负着多重国家区域、产业规划使命,也汲取多方政策给养。
“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将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健全预期管理机制,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健全预算制度,大力推进财政科学管理——
每一笔财政资金从预算安排到支付使用,都“全程可追踪、花钱能问效、无效必问责”。近年来,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已覆盖所有中央部门、预算单位和地方3000多个财政部门、60余万个预算单位,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预算改革将在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等方面继续深入。
“收入上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支出上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管理上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
健全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同时强调“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改革将增强税法确定性,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促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说。
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将从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等方面入手完善央地财政关系。
“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支出责任更加清晰,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体系更加优化,这将进一步调动地方财政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白彦锋说。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历程,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难题必须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加快,金融领域持续创新,金融体系复杂度、开放度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加快金融改革。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前不久,浙江嘉兴的光彩芯辰(浙江)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股东力、融资力、产业力等“六力”综合得分,从中国农业银行获得了1000万元纯信用贷款,投入光模块的自主研发生产。
科技型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高成长的特点,传统信贷模式不完全适应。农行浙江省分行出台科创贷款尽职免责机制,给予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更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强与工信、科技、环保等部门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的力度、可持续性,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制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总体方案,细化政策举措。”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
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出台,在强监管、防风险、优化融资结构等方面打出“组合拳”;“科创板八条”落地,科创板“试验田”更好催生新质生产力;“市值管理14条”发布,引导上市公司积极提高投资者回报能力和水平……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制度、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等改革正在谋划、落实。
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
今年3月,证监会发文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在境内展业。截至今年10月底,25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5家外资银行在华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格,外资机构在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上实现国民待遇。
支持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统筹推进跨境人民币和外汇管理改革……金融高水平开放迈向纵深,将进一步提升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活力,使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服务全国一盘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通过改革进一步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将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集聚、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不断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总投资近1.8万亿元!云南省连续12个季度召开重大产业项目调度会“筑巢引凤”,推动800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陆续成形、落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东西协作前景壮阔。
同比增长45%!上半年,河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区域成果转化通道不断畅通,中部崛起势能充沛。
全国一盘棋,打破各自小循环、畅通国内大循环,将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
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
一架C919飞机,约10%零部件、50%铝材、50%复合材料结构件来自江苏,舱门、发动机隔热材料来自浙江,总装在上海……长三角城市优化产业互助机制,携手共圆“大飞机梦”。
一份“川渝通办”的承诺,川渝地区就业、社保、人才等领域32项区域标准化协同试点事项在两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打造便民惠企“幸福圈”。
区域一体化机制在打破行政壁垒、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持续增强。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断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我们就能不断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中国号巨轮一定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定能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