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关键时期再次作出顶层设计、进行系统布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刻内涵和行动要求,为新形势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战略性指引。
11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伴随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面临愈加复杂严峻的形势,必须将关联性问题进行综合谋划,才能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结合。当前谋发展、促增长依然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诉求,但地缘冲突等热点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共建方经营安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损害着共建方正当权益。在此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要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用发展来凝聚共识;也要准确识别和应对风险挑战,以安全稳定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更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共建“一带一路”是平衡我国对外开放渠道、协调国内发展、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大决策,政府须在调控环节补齐政策短板,促进资源向关键领域配置,激发各方参与积极性。同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公共产品在全球广受欢迎,并非单向输出或强加于人,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伴随共建“一带一路”涉及地域和资金不断扩大,要继续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按市场原则运作、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才能更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发力。
坚持科学布局和动态优化相结合。11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需要面对共建方差异巨大的国情、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等,科学布局能够根据这些要素合理安排项目和产业分布,提高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面对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持续重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也要建立动态优化机制,根据技术进步、市场变化等及时对项目进行升级或转移,才能更好契合共建方合作诉求、提升综合效益。
坚持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相结合。当前,共建“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架构已基本形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不片面追求大而快,而是注重规模和效益的双提升,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合作优先事项,多搞投资小、见效快、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的项目,着力培育一批叫得响、有分量的合作品牌。同时深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矿产等新兴领域合作,以科技创新拓展发展合作的新空间。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共建“一带一路”第一个十年只是序章。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与各方守望相助、行而不辍,不断强化战略思维、安全意识、系统观念、国际视野,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的下一个金色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