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调结构促改革,提升中国物流体系的运行效率。在1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专门提到了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出台了《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
12月4日,“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界面新闻从会上获悉,《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共提出了7大行动37项举措,实施以来,有效降低了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成本,为企业的发展释放出更多空间。
会上,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介绍了《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制定的背景、具体的举措以及实施的效果。
张忠伟指出,物流是国民经济的“经脉”,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国家专门为此构建“1+N”的制度政策体系,“1”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N”就是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自然资源部、国铁集团等编制的配套文件,这其中也包括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编制的《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这也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域的物流降本增效方案。
为什么要制定这个区域性的文件?张忠伟表示:“物流具有外部性,空间尺度越大,成本降低的效果越明显。经综合测算,长三角的物流成本相比全国是低的,但对标国际先行地区仍然比较高,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仍有较大空间。”
据介绍,《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共提出了7大行动37项举措,具体包括: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行动,推动打通、织密、建强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区域物流运输方式多式协同行动,推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区域物流科技创新联合攻关行动,推动发展物流新质生产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行动,推动降低物流全链条成本;区域物流规则标准贯通行动,推动设施衔接、信息共享、标准协同;国际物流网络畅达提升行动,推动提升国际物流竞争力和供应链韧性;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协同保障行动,推动降低企业要素成本。
《行动方案》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合力破解共性问题。比如,为了打通基础设施网络堵点卡点、提升多式联运衔接效率,《行动方案》提出实施长三角铁路货运、内河水运联通工程。
目前,沪通铁路二期、北仑支线复线、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宿连航道整治等项目加快推进,江苏“两纵三横”干线航道基本实现联网贯通,浙北集装箱主通道年底前可实现内河三层集装箱船舶通行,江苏宿迁、安徽芜湖开通了上海直达航线。
二是优先推动共识事项。比如,发展多式联运是推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降低综合运输成本的有效途径。为了协同破除多式联运“中梗阻”,《行动方案》提出合力开展“一单制”“一箱制”试点,打造海铁联运精品线路。
目前,宁波舟山港探索创新多式联运“一单制”,率先在“渝甬通道”运营平台中推动中远海、马士基等船公司签发海铁联运全程运输提单,为内陆企业减少了大量异地订舱及用箱成本;江苏淮安—上海港率先试点“以箱促链”,海运集装箱可在铁路站点“放箱直提”,“不换箱、不开箱、一箱到底”,货运时间降低了近一半;安徽开通首列合肥-上海光伏逆变器铁海联运班列,国内运输环节成本下降了45%。
三是协同开展改革创新。比如,为提升口岸服务效率、提升国际物流竞争力,《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广东南亚卡航(即中国苏州-东南亚卡航专线卡车航班模式)、联动接卸等模式,降低内陆枢纽集货和通关成本。
目前,三省一市海关创新物流监管协作,深化推动“联动接卸”模式,长三角三省11个港口与上海洋山港“视同一港”,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每个进口和出口集装箱可分别降低物流成本200元和400元,成效非常显著。从这几个角度来看,共同推动长三角物流面临的堵点和卡点问题,可以进一步降低长三角的物流成本,为企业释放出更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