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不断扩大“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来华便利化措施,打造便捷的支付、语言、出行环境,外国来华旅游人数实现大幅增长,“中国游”国际关注度稳步提升。
4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在海南博鳌发布《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智库报告,反映了中国入境旅游便利化措施取得的积极成果,阐释了“中国游”在展示中国形象、促进国际交流、增进文明互鉴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旅游的举措,不仅推动着文化和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更成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写照。
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万游客亲眼见证了开放、自信、文明、安全的中国,切身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认知、交流互鉴。
“中国游”便利化措施红利不断释放
为了吸引并更好地服务国际游客,中国旅游业在产品和服务上进行了诸多创新和升级,包括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提升支付便利性、加强数字化旅游服务等。
截至2024年11月末,中国已同25个国家实现了全面免签,先后对法国、德国等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台了110余项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区域性入境免签、过境免签、口岸签证政策。其中,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已增至35个口岸、54个国家。
受访专家认为,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有效消除了制约入境游的因素,同时释放了积极开放的信号。随着免签政策陆续落地,国际间交流更加活跃,中外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显著增加。
对于政策带来的便利,在义乌经商多年的西班牙商人乌贝达·埃斯皮胡安·拉斐尔深有体会。“以前多次往返的签证程序复杂,不仅需要准备各种材料,还要按流程预约去使馆办理,费时耗力。”他说,免签政策实施后,“一有业务需要,一张机票说走就走”。
移动支付方面,四类旅游重点场所推动完善外籍人员证件和支付方式的预约验证,让入境游客可以灵活选择银行卡、现金、移动支付等多样化的方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导全国主要支付机构,简化身份验证流程,提高绑卡效率,提高交易限额。线上外卡收单业务稳步推进,进一步丰富外籍人员在境内网购的支付渠道。
《中国游: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智库报告指出,入境游是国际游客直接、深入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也是以民间交流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方式。相比之下,基于个人实地体验和互动交流的入境游,为更多外国游客提供了身临其境体验广袤中国的机会,比媒体传达更为直观可触,更有助于塑造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长期以来,许多外国人通过媒体了解中国,但一些西方媒体出于各种目的对中国的报道要么失声失语,要么有失客观公正,导致外国人不能了解全面、真实的中国。
火爆的“中国游”打开了世界了解认知中国的新窗口、新通道,快乐的“中国行”成为不少外国人的“破除偏见”之旅。一些外国旅游博主直呼“被西方媒体骗了”“中国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看到了一个西方媒体永远不会展现的中国”。
持续火热的“中国游”,让更多外国游客消除了刻板印象,亲眼见证了开放、自信、文明、安全的中国形象。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达818.6万人次,同比上升48.8%。其中,通过免签入境的人数为488.5万人次,同比上升78.6%。
受访专家认为,中国旅游业正以一种开放姿态,不仅向世界讲述充满活力和机遇的中国故事,还为提升全球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提供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中国游”的蓬勃发展,将为全球旅游业的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文旅深度融合彰显中国发展成果
亲眼看见气势恢宏、形态各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更能感受到秦统一六国的龙威虎势;亲耳聆听声调柔和、意境古雅的纳西古乐,更能感受到“中华古乐之活化石”的神奇;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和华丽婉转的昆曲唱腔,可以让人领略到江南风情和吴侬软语;巍峨高耸的布达拉宫和庄严肃穆的大昭寺,能够令人体会到藏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中国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壮美山川、多样风情,来华境外游客在深度游览体验中,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有了直观感受,从内心深处为中国发展的奇迹点赞叫好。
感受古今交融的中华文化魅力。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超六成的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从展现古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敦煌莫高窟,到被视为中华文明重要象征的万里长城,从体现明清宫廷文化的故宫博物院,到展示古代士大夫隐逸文化的苏州园林……目前,中国有59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40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这些类型众多、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都让远道而来的外国游客赞不绝口。
体验科技改变生活的新场景。“坐着高铁看中国”已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游客选择的出行方式,乘坐高铁快速穿梭于不同的景点之间,欣赏窗外山川美景,体验中国先进高铁技术的智能便捷。来自英国的环球旅行博主克里斯·哈钦森非常喜欢中国手机支付的简单便捷;来自英国的旅行博主泰兹将刷脸乘车的免密支付功能称之为“像是穿越到2050年”;来自新西兰的游客阿尔内·赫尔曼时隔28年再访上海,惊叹于陆家嘴地区已高楼成群。越来越多外国游客被当代中国高速发展的壮丽画卷和随处可见的科技成果所震撼。
走入中国城乡居民的美好生活。不仅被中国城市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历史建筑、民俗文化所吸引,不少外国游客还热衷走进菜市场、街角公园、晨练广场等市井生活,感受当代中国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之变,市井生活场景正在成为外国游客“新宠”。在中国北疆,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选择到黑龙江省黑河市体验异国风情、参与文化活动,包括逛早市、品尝当地美食、购买特色小商品等。美国摄影师亚当·克莱顿对中国传统古村落情有独钟,他最喜欢位于山西省晋城市的皇城相府。
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从壮丽的天山山脉到秀美的江南水乡,从雄伟的黄河之畔到神秘的雪域高原,从梦幻的冰雪世界到深邃的海洋景观,广博的大自然蕴藏着无尽魅力。新时代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蓬勃发展,中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众多外国游客用镜头捕捉奇观,一条条展示中国山水秘境的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获赞无数。
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24年旅行与旅游经济影响:全球趋势》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在未来十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新时代中国形象将以更加多姿多彩、具体可感的方式呈现在全世界人民眼前。
开放合作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也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重要方式。报告指出,伴随着中国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蓬勃向上,入境旅游在增进不同文明包容理解、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增进不同文明包容理解。
近年来,中国与多个国家的文化旅游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与意大利等双边合作机制不断发展,中国与法国、哈萨克斯坦、坦桑尼亚、赞比亚、马来西亚等国家互办文化旅游年,与多米尼加、萨尔瓦多等新建(复)交国家开展文旅交流……这些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成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
“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海南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健生说,入境游使游客有机会亲身体验他国的文化,感受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播与融合。通过入境游,中国可以向世界展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成就,也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这种双向的交流有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通过到中国入境旅游,世界友人感悟中华文化,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从中更加深切地感受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游”,向外国游客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彰显中国当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中国文化和中国旅游进一步走向世界,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而旅游业被誉为“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能够在紧张局势下起到“稳定剂”“润滑剂”的作用。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毕绪龙说,中国旅游外交作为大国外交的一部分,紧紧把握并弘扬时代主旋律,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旗帜,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推动人类进步和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公共产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宏伟目标的实现开辟新的渠道。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入境游已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更成为文化交流与民间外交的重要载体,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中国游”便利化水平会不断提升,将有更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看见中国、享受中国、爱上中国,也将促进各国共同开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