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04 06:24:19 股吧网页版
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进入“1时代” 攻守兼备“固收+”产品成投资者优选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王宇露

  近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进入“1时代”,引发市场关注。同时,权益市场整体回暖,“固收+”基金发行开始升温。天弘永利兴宁日前结束募集,发行总规模超过55亿元,成为今年6月以来发行规模最大的“固收+”基金。业内人士表示,9月下旬以来,投资者对A股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来说,进可攻、退可守的“固收+”基金是参与市场的较好选择。

  天弘永利兴宁首募超55亿元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拟由姜晓丽、张馨元管理的“固收+”基金天弘永利兴宁于11月29日结束募集。据了解,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渠道参与了首发销售。来自各方渠道的汇总数据显示,该基金发行总规模超过55亿元,成为今年6月以来发行规模最大的“固收+”基金。此外,数据显示,此前成立的二级债基华泰柏瑞集利,首发规模也达到35.28亿元。

  一位第三方平台的渠道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近期旗下代销的“固收+”基金热度确实有所上升,个别产品销售较为火爆。

  针对“固收+”基金发行回暖,业内人士指出,对于稳健型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来说,“固收+”基金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是参与市场的较好选择。在此背景下,一些过往长期业绩突出的固收“大厂”产品更受关注。

  某第三方平台投研团队认为,近期“固收+”策略重新获得市场关注,与其产品特征密不可分。“固收+”策略中的固收类资产扮演稳健底仓角色,负责平抑整体组合波动,提升持有体验;权益类资产则是获得增厚收益的主力军。当前市场处于权益类资产的阶段性底部,而固收类资产保持中长期强势,为“固收+”产品较好的投资时机。此时配置“固收+”策略产品,不仅能平抑权益类资产在阶段性底部的高波动,还能获得固收类资产中长期强势行情下的稳健收益。

  部分“固收+”产品业绩亮眼

  12月2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进入“1时代”。

  在此背景下,12月2日债券型基金迎来普涨,例如多只短债基金单日净值上涨超过10个基点。此外,叠加A股市场近几日持续反弹,不少“固收+”基金单日净值涨幅显著。例如,12月2日,华商丰利增强定开C净值上涨2.05%,华商双翼C也上涨2%,中银稳健双利A、华商瑞鑫定期开放、华夏永康添福A等净值涨幅也超过1.5%。

  此前,在A股行情回暖之际,不少“固收+”基金业绩更是表现亮眼,甚至不输股票型基金。以近三个月业绩情况为例,数据显示,嘉合锦元回报A阶段收益率达到30.03%,华商双翼A达到26.08%,光大添益A、民生加银增强收益A、天弘多元收益A、东方红收益增强A、富国优化增强A、嘉合磐石、永赢合享A、易方达鑫转招利A等近三个月收益率均超过20%。

  事实上,随着近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逼近2%,市场对其跌破这一关口已有预期。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市场中长期利率中枢持续下移,一部分资金会在债市抢筹进行避险;另一部分资金则期待更加宽松的政策到来。利率下行和政策宽松都有利于资金进入股市。

  看好“固收+”机会

  展望后市,国金基金大类资产配置部表示,债市中长期走势主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但短期供需及政策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预期。目前市场普遍认为货币政策或将维持相对宽松的态势,债券市场短期收益率下行,需要提防潜在的调整风险,特别是在一些政策落地的关键时间窗口。股市短期持续震荡调整,但风险偏好及市场信心已经较先前出现大幅改善,市场活跃程度亦大幅改善,可关注政策预期明朗后的交易性机会。重点关注国央企股东回报、化债和科技成长板块、消费和地产板块等。

  具体到资产配置方面,国金基金大类资产配置部建议,考虑到目前的宏观及政策环境,建议纯债类资产维持基本的配置仓位及久期,灵活调整交易性仓位,权益市场预计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可转债信用风险较此前大幅缓解,同时估值仍处历史相对较低水平,部分标的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维持适当超配。

  一家大型公募机构的固收基金经理表示,市场对经济企稳充满期待,一线城市地产边际企稳,政策落地效果将决定债市走势。政策层面来看,货币政策对短端债市利好,其他政策则处于预期与落地博弈阶段,在政策明显转向以及央行降息周期中,债市长期向好。机构季节性配置效应会在年底显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