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发展平台经济事关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事关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11月30日,在首届“数字经济思享汇”活动上,来自高校、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平台变革的新特征与新趋势”展开主题研讨。
会上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数字平台变革:新特征与新趋势》报告。《报告》认为,过去三年,数字平台通过创新变革,实现了从粗放发展到精细自治、从自成体系到互联互通、从自我发展到生态共赢的“三大转变”,逐渐成为数字生态中重要的开放共生体。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表示,当前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对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未来数字经济、数字平台企业要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努力成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要素创新配置的组织者、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赋能者、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执行者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度融合的重要链接者。
与此同时,数字平台也在不断调整定位,更好地把自身布局、产业趋势、国家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对此,《报告》提出,对数字平台的划分不再是仅仅按照规模,而是依凭其在数字创新生态中的定位进行划分,以更好地反映平台发展的阶段属性和独特能力,具体可分为生态开放型、内容分发型、服务聚合型等多个主要类型。
“一定要推动包括平台在内的整个数字经济发展,要形成一股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浪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分享中强调,近年来数字经济有很多新的发展领域,涌现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数字经济平台在里面起到孵化器的作用,通过成立内部研发部门,或者投资支持有想法、有创意的新企业,迅速地把这些产业做起来,把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去,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
李稻葵指出,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尤其是平台企业有巨大潜力,不仅有工程师人才红利、也有大量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好的上市企业,因此要大力推动包括平台在内的数字经济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增长、就业和消费,助推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
“平台在整个创新体系里面最擅长创新,它的优势在于有很多链接,链接场景、消费者等等,它能快速地找到创新的应用场景,快速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平台的创新一定是非常直接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说道。在他看来,创新是有多种维度的,不能人为地把不同维度的创新对立起来,我们既需要重视突破式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也要重视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李三希表示,应该建立更加柔和的治理机制,帮助企业跟政策部门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听到彼此的声音。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刚推出的时候难以评估优劣,运行一段时间才知道需要优化完善的地方在哪,政策部门要时不时提点平台企业关注的点,平台企业也要有相应的沟通反馈渠道,主动进行优化规范。
《报告》同样认为,针对平台经济的监管举措应当精准有效,遵循“微创手术”般的治理理念,辅之以具有“造血”功能的发展政策。
为此《报告》建议,强化包容性监管思路,以更加开放、灵活、多元的视角去审视平台经济中的各类新兴的业态、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市场主体。其次,实施审慎性监管手段,实现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与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协调。第三,采取多样化支持手段,充分释放平台经济的巨大潜力,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