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12月3日电太平洋证券发布11月PMI数据点评,指出中国11月制造业PMI指数50.3%,预期50.2%,前值50.1%。非制造业PMI指数50.0%,前值50.2%。经济运行状态进一步企稳。
制造业PMI持续在扩张区间运行。11月制造业PMI为50.3%,较上月继续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升并且连续2个月保持在荣枯水平以上。本月制造业PMI略超市场预期,表现也超出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上月PMI出现“逆季节性”回升反映经济初步企稳,本月数据延续上行态势,表明经济回升态势进一步明确。
供需两端贡献较为明显。结构上看,本次制造业PMI的13个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较前值有所上升,指数升幅在0.2至1.7个百分点之间,结合指数的计算方法来看,生产及新订单指数的边际贡献相对明显,是本月制造业PMI持续回升的主要支撑。
供需均加快扩张。11月反映制造业供给及需求的指数均处于连续上升的趋势,一是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2.4%,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行且高于临界水平;二是新订单指数为50.8%,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也是连续3个月上升。供需两端加快扩张,既有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的驱动,也有关税加征风险下“抢出口”的影响。一方面9月底以来国内政策环境转变,消费、投资、地产等方面存量与增量政策效果显现,带动国内需求改善,也推动生产端景气度上行及生产企业预期修复,本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7%,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另一方面,关税加征的风险可能也导致国内出口企业“抢出口”,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较前值回升了0.8个百分点至48.1%,在内外需求的支撑下,本月新订单指数边际上行的幅度也大于生产指数,相比而言需求端对整体指数的拉动也更为明显。
新动能及消费品制造行业增长提速。分行业来看,制造业内部存在结构上的差异,对于PMI拉动较强的集中于新动能及消费品制造行业。本月装备制造业PMI为51.3%,与上月持平;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2%,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0.8%,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基础原材料行业PMI为49.2%,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上述结构上的分化或受政策影响,国内“以旧换新”及新兴产业支持政策带动相关行业景气水平。细分而言,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纺织服装服饰、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等行业是主要贡献,较前值加快上升。
中小型企业景气度边际改善。11月不同规模企业中,中型企业及小型企业改善相对明显,大型企业则保持稳定态势。大型企业PMI为50.9%,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仍保持在荣枯线以上,也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中型企业PMI为50%,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9.1%,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中小企业的边际改善可能受到扶持政策的影响,另外可能也与“抢出口”现象有关,考虑到民营外贸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抢出口”助推中小企业需求的修复,出口新订单的反弹也在中小型企业的需求指数上有所体现:本月中型企业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至50%以上,小型企业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至48%以上。
价格由涨转跌。11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以及出厂价格指数较前值均有所回落。购进价格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3.6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47.7%,比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价格类指数的下降或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对目前供需缺口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