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至2日,全国城市生态站工作年会暨城市生态年报发布会在广州市举行。会上发布了《绿美广州生态空间状况监测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全国首次以城市为主体向公众发布生态空间状况监测报告,也是针对绿美广州建设相关生态指标的首次发布。
以城市为主体,全国首次发布生态空间状况监测报告
为全面科学反映绿美广州实施以来城市生态空间状况,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联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水务局、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共同发布《报告》。
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孙玥介绍,《报告》基于广州生态建设成效、相关研究和统计结果,结合2023年观测数据等本底资料,公布了5大类生态指标,包括优化生态格局、强化生态韧性、巩固生态稳定性、提升生态品质和增进生态福祉等五个方面的绿美生态建设成效。
近年来,广州实现从传统山水格局向“通山达海,贯江融城”生态网络格局转变。《报告》显示,广州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29.1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全市湿地面积6.95万公顷,占广州市国土面积9.35%;规划保护划定自然保护地75个,面积达10.98万公顷。海珠湿地发现并命名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海珠珐轴甲。
“我们还坚持丰富生态福祉,着力建设人民城市幸福宜居新家园。”据孙玥介绍,广州通过普及自然教育、实施“公园+”行动,加快城市品牌的塑造与传播,“截至2023年,建成各类公园1426个。开放绿地、草坪及林下空间124处,共280万平方米;建成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8家,培育省级自然教育基地19家。”
孙玥表示,广州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数字生态网络,使绿色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和澎湃动能。
构建“空天地一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快速发展。作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全国构建的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的重要站点,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在全市布置14个监测点,构建起覆盖全市的“空天地一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收集水、土、气、生、环境等生态全要素指标数据超过100G,科学反映绿美广州实施以来城市生态空间状况。
“城市是人类活动中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迫切需要建立面向城市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站,以监测城市生态功能和健康状况的变化。”据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李世东介绍,我国林业部门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开展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的定位观测研究,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覆盖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CTERN)。
“广州城市站布局合理、主动作为,把生态站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作为先进站代表,成立以来飞速发展,科研观测成效好、服务地方能力强。”李世东表示,希望广州下一步继续提升观测和研究能力,打造旗舰站、重点站,为绿美广东、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提供支撑。
据悉,本次会议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城市生态站专业组主办,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广东省林业局指导,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承办。城市生态站专业组汇报2024年主要工作,并发布《中国城市生态空间状况监测报告(2024)》,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哈尔滨等近30个城市生态站代表分别汇报2024年度的城市生态站工作进展和成果,共同总结在城市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当前面临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