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省启动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广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百县为首,“县域”作为关键点也是整个体系化建设的灵魂所在。至于县域社会经济水平怎么加速提升,大有文章可做,也有漫漫长路要走。
广东有21个地级市、122个县(市、区),在经济层面来看,各地县城本身就天然具有龙头辐射作用。县是分布在地级中心之外最重要的节点,承担着市场资源流动与分配的重要作用。它既接受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又将城市的经济、文化、科技等要素传递给乡村。作为产业与宜居的载体,县城的土地空间也有着聚人、聚商、聚产的能力,提升县城的发展动能,是推进百千万工程驱动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广东县域发展禀赋差异较大,发展基础不同,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营商环境有待提升。如果单纯从自然风貌、人文地理和特色产业来说,每个县都有其禀赋。大部分沿海或山区县,也是人们离开大城市之后的常选旅游地。比如滨海的县区多是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旺季的确能吸引各方游客。生活中县城中的民众,和农村生活确实也有明显的差别,城镇化感觉更好,公共配套也更集中。
但是相比于中心城市来说,县城生活又有着非常明显的落差。当前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只有十多个百分点,滞后明显。科教、医疗、商业资源聚集度依然较低。公共服务和设施的高标准实施并不普及。粤东、粤西和粤北的县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城乡融合依然还有落差,还有不少落后之处有待追赶。
为此,广东一直在推动“人进城”“钱进县”“盘活土地”“放权赋能”等改革。具体来说,包括了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让更多农民想进城、能进城,住得下、过得好。健全强县动力机制,全面提升县城承载服务能力和空间环境品质。提升标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抓好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实现新旧城区功能互补、发展联动等。为了支持建设力度,还要深化县域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引入更多金融活水。为了提升活力,还要深化县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县域发展自主权。
提升县级的经济能量和发展水平,需要大项目的带动,也需要长远的规划,同时还要吸取大城市的发展教训,努力往既能乐业又要宜居的方向去发展。同时,各地级市对于下辖县市的联动效应也要进一步强化。城市不能成为单向的资源虹吸者,也要成为产业的输出方。县域公共服务统筹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必须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当县域里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时,人口迁徙就更会在大城市周边分布,从而减轻中心城市压力,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