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范子萌)记者获悉,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指定合格精炼商近日在上海海关完成出口报关手续后,将国内加工锻造的149公斤标准金锭直接运送至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黄金库。这标志着在海关政策支持下,国内黄金产业链与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金库之间首次实现“直通车”,上海黄金交易所为国内金企出海打造的“黄金之路”正式驶入快车道。
上海黄金交易所于2014年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国际板,成为首个设立离岸黄金交割仓库的金融要素市场,目前已指定3家国际板金库为国际板市场参与者提供黄金仓储和出入库服务。
据悉,为发挥我国作为全球最大黄金生产、消费和加工国的规模优势和产能优势,上海黄金交易所于2019年推出 “黄金之路”项目,旨在通过“黄金租赁+珠宝加工”“黄金原料加工成标准金锭”“金锭改铸加工”等业务模式,将境内保税加工流程嵌套国际板业务平台,企业采购境外原料后在境内保税加工成上海黄金交易所可交割标准金锭,再出口至国际板指定仓库进行交易。但是国际板金库原来只能单向进口,不具备对接国内加工出口的功能,且黄金保税仓库受安保等因素限制普遍较小,不能满足成为出口监管仓库最低面积的要求。国内精炼企业完成来料加工后,须先运至海关综合保税区,再利用保税区间货物结转存入国际板指定仓库。“黄金之路”道阻且长,打通堵点迫在眉睫。
为此,海关总署、海关总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上海海关协同上海黄金交易所开展多轮实地调查研究,聚焦黄金价值高,体积小,对安保配置要求高的特点,以及黄金精炼加工企业入库过程中的难点,通过优化仓库作业操作,成功支持国际板指定仓库在原有进口保税仓库基础上,同址设立出口监管仓库,这相当于量身定制“袖珍型”出口监管仓。
海关政策的落地实施不仅优化了国际板指定仓库的枢纽功能,而且大幅降低国内黄金精炼企业运输、安保及周转成本,提高“黄金之路”项目效率50%以上,预计首月此类入库业务超过1吨,货值超过5亿元,2025年该项业务规模将超100亿元。在海关支持下,精炼企业的黄金加工厂房直通国际板保税仓库,运输环节的安全性大大加强。业内认为,这对推动上海周边地区黄金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促进上海贸易中心与金融中心的联动都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海关还对标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综合考虑黄金不同于普通商品的金融投资需要和监管要求,制定了加强保税黄金延期管理细则,将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金库的存储期限由原来最多两年,调整为不设存储期限,将超两年延期“一事一议”转化为延期常态化管理,有效满足市场投资者长期深度贮藏黄金的需求。
海关政策的出台有望进一步提升国际板仓储服务功能,打通黄金产业链国内国际双循环节点,有利于吸引境外主权类机构等高能级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黄金市场,进一步发挥上海集聚和配置全球黄金资源的作用。
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的市场参与者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前10个月国际板成交额达3.67万亿元,从上海进出口的保税黄金占了全国的2/3。上海黄金交易所将在海关的支持下,用好用足海关政策,进一步拓展“黄金之路”的效能,努力打造全球黄金交易中心、储运中心、进口转口中心,以黄金强国推动金融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