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1-29 17:11:30 股吧网页版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探2.0%低位,“同业活期利率压降”成资金焦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消息空窗期下,28号债券的这波疯涨,主要还是因为央行对流动性的持续呵护和机构的降准预期作用。”一位债券交易员告诉记者。

  11月28日下午,债市行情大幅走牛。截至当日收盘时,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收益率下行2.85bp至2.0350%,创9月末行情以来的新一轮低位。当日3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006收益率下行3.75bp至2.2125%。

  资料来源:DM

  而11月29日,截至发稿时,债市延续了昨日的强势表现。29日早间高开;临近中午时,中长端国债7Y、10Y、30Y均有所走弱。

  但午后其收益率再度下行,利率债和信用债主要期限品种全面翻红。

  一位专业人士对记者指出,资金面仍是当前支撑债市走强的清晰主线。“市场的短期波动会围绕一些‘小作文’带来的情绪面因素展开。但中长期来看,持续推动行情走向的主线仍会是宏观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推动下的资金面松紧变化。”

  他表示,债牛预期的大背景在当下依然没有改变。

  同业利率压降传闻下银行买入力量增强

  资金面上,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即使在月末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上,资金价格也未出现紧张状态。

  11月28日,央行开展190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4701亿元逆回购到期,净回笼2798亿元。

  虽有大额回笼,但整体来看当日资金面依然均衡偏松。11月28日收盘时,主要期限资金利率DR001下行4BP至1.32%,DR007上行2BP至1.74%。R001、R007分别收于1.46%、1.83%。

  几位交易员都告诉记者,当下11月底央行充裕的资金投放,基本保证跨月时点上的资金交易流动性安全无虞。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多位固收从业者向记者提及一则有关“同业活期存款压降”的传闻,其中包括“同业活期利率后续将按不超过1.5%来执行”等内容,并表示该则消息对近日的债市走牛影响较大。

  他们纷纷表示,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长期资金利率中枢下移的趋势已在大多数债券同业的判断中已达成共识。

  有专业人士直言,若后续真的实行该项规定,其中同业活期占有息负债比例较高的国有大行将受益明显。

  另一位资深固收从业者亦向记者指出,银行理财子、保险资管等机构配置了一定的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低了,这部分配置资金自然就会转向流入到债市。”

  记者注意到,11月29日上午,债市的机构买盘主要力量中,银行现在已从净卖出方向扭转加入了净买入一方阵营。

  资料来源:DM 地方债发行冲击将小于预期

  近期供给端方面,在化债大潮下,各地地方政府纷纷进行债务置换,大量特殊再融资债的新发行规模叠加引发了一定市场担忧。

  国海证券固收团队指出,11月15日以来,置换隐债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陆续发行,地方债供给放量,且超长债比例高,债市供给压力上升。其中银行和保险作为承接地方债的主体,仍面临一定挑战。具体包括银行端债券供需期限错位,对超长债的承接或将带来利率风险上升。

  然而,亦有不少机构认为,无需过度担忧本轮地方债发行高峰所带来的供给冲击,财政政策发力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债券市场供给的潜在压力已有减弱。

  原因是,央行正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的方式,支持着银行方对于大量新发地方债的吸纳过程。

  华创证券固收团队表示,从托管量视角来看,据央行公告,2024年10月开展了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而10月中债登-其他条目中地方债托管量大幅增加5296亿元,因此可推测10月央行买断式逆回购主要是买入的地方债。

  而华西证券宏观固收组亦指出,近期市场开始关注10月中债登托管数据中的上述变化。“其他”机构(或含特殊结算成员)持有地方政府债的规模环比增加5296亿元,与央行10月进行的买断式逆回购规模较为类似。债市解读或为央行通过买断式回购方式,缓解银行的持债压力,从逻辑上看也是债市的利好因素之一。

  展望明年,近日各大券商研究所纷纷发布2025年债市展望。

  记者注意到,其中大部分机构的判断是,明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概率将在1.7%~1.9%的区间内波动,有可能触及1.7%的低位。对2025年债市的观点现在主要集中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如要向下突破2.0%点位,仍需未来宽货币政策环境下的降息助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