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1-29 16:08:01 股吧网页版
报告:金融黑灰产盘踞互联网直播和内容平台,造成财产损失过百亿
来源:界面新闻

  11月28日,由AIF联盟、消费金融服务联盟(重庆)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联办的“2024数字产业生态伙伴大会——金融安全论坛”上,我国首份《中国金融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揭开了我国金融黑灰产业迅速发展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以及行业的应对策略。

  金融黑灰产三年增长超10倍

  在由马上消费研究院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合研究撰写的这份《报告》中指出,金融黑灰产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挑战之一。金融黑灰产是指与金融领域相关的,利用非法手段牟取利益,行走在法律边缘或者有明显违反法律法规的一整套搅乱金融市场秩序的"产业链"。它通常包括非法代理维权、反催收、有组织逃废债、恶意投诉、征信修复、非法代理退保、电信网络诈骗、贷款中介欺诈、盗取账号、仿冒网站和 App 等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隐私和财产安全,还会破坏金融生态和危害金融安全,更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报告》指出,自2021年起金融黑灰产快速发展,增长了10倍之多,造成财产损失达百亿级,其表现形式多元复杂,发展态势连点成面,借助互联网平台肆意扩张,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技术、有勾连的行为。如果不施以严格管控并加以治理,金融黑灰产的组织规模有继续扩大之势,叠加非法所得剧增和新兴技术加持,对其发现、判断和处置的难度也在指数级增加。

  《报告》披露,2023年互联网平台恶意刷量信息占比中,来自直播平台的占比约40%,排名第一,其次是内容平台,占比38.41%,此外,电商平台占比18.78%,以及应用下载平台占比2.45%。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23年一季度,监管部门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104909件,同比增长50.8%。部分金融机构反馈,约三成比例为恶意投诉,且此类现象已然广泛存在于各类别的金融活动中,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并逐步演变为整个金融行业的痛点难点问题。

  揭示黑灰产背后社会经济因素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报告》还从需求侧和供给侧深入分析了我国金融黑灰产业增长迅速背后深刻的社会经济因素。

  《报告》指出,从需求侧来看,伴随新冠疫情、经济下行等大环境影响,越来越多消费者陷入债务困境,出现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下降的情况。减免费用、延期还款、删除逾期征信记录呈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

  2018-2020年,伴随三年“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开展,绝大多数游走于法律边缘的金融营销、催收机构被依法打击、取缔。伴随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叠加互联网短视频社交软件兴起,大量前金融辅助行业中的营销、催收人员,利用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迅速转变为以反催收为典型代表的黑灰产组织。

  在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具有较强债务优化、逾期征信处理需求的背景下,怂恿消费者委托其进行维权活动,或通过电信网络和社交平台展开诈骗行为或相关违法违规活动。

  从供给侧来看,近年来持牌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和监管部门要求,在征信管理、费用定价、个人信息保护、营销宣传、信息披露,催收管理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部分金融机构出现高利贷、暴力催收、虚假宣传、诱导过度借贷等现象,对行业声誉产生了恶劣影响。一些借款人因此产生不还款有理的错误认可,对不合理投诉有错误的道德正确感,加剧了投诉的泛化。

  此外,当前在营销催收等领域仅有原则性规定,实操缺乏统一标准,容易导致金融机构与消费者由于认知差异产生纠纷,给金融黑灰产的形成以可乘之机。从政策环境来看,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消保工作理念下,国家各部门对消费者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达到了空前高度,但在实践中却存在无条件地偏向客户和消费者,导致监管、政府、社会、媒体、公众形成“有投诉就是问题”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金融黑灰产游走在法律边缘,借消保名义行非法之实。

  最后,该《报告》建议,伴随关注度和必要性的逐步加强,基于金融黑灰产治理的研究与探讨层出不穷,但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片面性,全面系统性的研究尚有空白地带。可以给出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参考建议包括: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和上下联动,二是健全法律法规,明确法律定性和识别标准,三是完善商事制度,限制准入准营和广告营销,四是创新监督管理,推动调解机制和消保评价,五是完善征信提报,明确信息录入和执行标准,六是加强政企联动,推进开展专项和联盟打击,七是推动警示教育,深化金融知识及政策宣教。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