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已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又一创新增长点。日前,施普林格·自然发布了中文版《全球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报告2024》,揭示了以都市圈或主要城市作为地理边界的生命科学集群背后的人才、基础研究和合作等几大创新驱动力。
报告指出,北美和欧洲国家在生命科学上的优势相对明显,是生命科学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但亚洲国家发展迅速,尤其以中国、日本和新加坡表现突出,其中北京、上海和苏州等地,通过大力发展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球创新地图上的新兴力量。
生命科学领域高水平科研人员多集聚在美国,但东亚是全球科研人员增长最快的区域,其中北京是全球科研人员保有量最多的集群,2019至2023年间,其数量保持了近12%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上海的增速与北京接近。
美国和欧洲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历史积淀较深,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发文量占集群总发文量的比例超过60%。而北京、上海、苏州、德里等发展迅猛的集群,生命科学领域的集中度相对较低,其优势在于所有学科均在迅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合成生物学、脑科学、表型组学、计算生物学、基因与细胞治疗等是生命科学近年来的前沿方向,突破性成果层出不穷。北京在这五个方向上的研究都非常活跃,论文数量上位列全球之首。伦敦、波士顿和纽约均侧重于计算生物学、基因与细胞治疗;上海则侧重于基因与细胞治疗。
全球生命科学的国际合作日趋深入,交流合作能力成为了发展的关键。纽约、波士顿、伦敦的国际合作论文数量远超其他集群。
高校、院所、企业集聚的区域应用转化能力更强。论文被专利、政策、临床实验引用的频次常被用来研究基础科研向产业转化的活跃度。2019到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所在的北京是全球引用频次最高的集群,总频次约6.3万,集群所在的纽约、波士顿、华盛顿的总频次则超过了5万。
当前,投融资遇冷、科技竞争、生物伦理、规则标准接轨等问题为生命科学发展带来了多重复杂挑战。但另一方面,生命科学前沿技术突破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展望未来,大力引育高水平人才仍是赢得竞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