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亮点不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事实证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且相互促进,而以往一些地区视生态保护为负担的粗放式增长反倒既不经济又不可持续。
首先,“先发展、后治理”增长思路期待的是这样一条曲线: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而随着人均收入增加,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增长而加剧;此后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并迈过某个临界点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质量又会逐渐得到改善。
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似乎验证了这种假说,但问题在于,该假说过于简单地将经济增长视为环境、生态发生变化的唯一变量,其局限性显而易见。譬如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对其环境改善起到了多大作用?对承接国的环境恶化又造成了多少影响?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不会重走这种把他国作为“污染避难所”的老路。
其次,随着人类认知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原本未意识到的生态破坏衍生影响被重新发现和认识,随着生态成本不断被重新计算,“先发展、后治理”增长模式日益被证明得不偿失。更不用说还有大量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害,既难以计量,亦无法逆转,其中有些损害,如人的生命健康损害等,甚至背离了发展的本义。
再次,单从经济发展维度来看,较低的生态保护标准果真能利于经济增长吗?答案也是否定的。经济的长期成长只能求诸以技术变迁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来实现,而不计生态成本的粗放式增长,往往导致发展中国家“盯死”所谓的低成本优势,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长期无法提升,预想中的“后治理”更是无从谈起。
党中央作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齐抓共举战略部署,体现出对发展内涵与规律的高超理解与把握。相信孕育了伟大中华文明的黄河流域,一定能按照党中央擘画的蓝图干到底,用大保护、大发展“两手硬”的生动实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