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何丰伦、沈寅飞)随着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新型储能、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主体、新业态不断涌现。在近日举办的新华能源沙龙上,专家建议,通过政策、技术、市场等手段充分激发这些新主体、新业态的作用,助力应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等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挑战。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王春义指出,新型储能可以在发电过剩时储存电能,在电力供应不足时释放电能,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有利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消纳,也有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发展虚拟电厂的重点之一是挖掘、释放工业负荷等电力需求侧的灵活性,助力电力系统实时平衡。”清华大学电机系(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高洪超指出,“我国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较为多元,在需求侧响应、削峰填谷、调频等方面均可发挥积极作用。”
“新主体、新业态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电力大数据的作用非常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安全与新能源研究室主任刘强认为,未来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对每个消费主体的用电习惯进行细化分析并研判趋势,也可以对每个发电设施出力进行精准的预测,从而更好地助力电力系统平衡。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规划研究中心总经理陆锋表示,广西电网上线应用新一代“云数一体”计量自动化系统,创新研发统一规约分布式光伏柔性控制设备,可实现更高频率的数据采样和新能源柔性并网控制,推动电力平衡模式由传统的“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
尽管这些新主体、新业态给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更多手段,但在现阶段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部分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电源、负荷的建设进度不一,或出力特性与负荷特性不匹配,如电源侧是具有波动性的风光发电,负荷侧却是连续生产的金属冶炼等产业,可能会加重电网的调节压力。此外,由于部分地区峰谷电价差较小、电力市场发展还不完善,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相关主体还面临着一定的运营困境。
高洪超建议,现阶段要持续完善虚拟电厂等新兴主体的常态化市场运营机制,建立健全虚拟电厂的技术体系和市场准入标准,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构建实时的容量市场及定价体系,让虚拟电厂等灵活资源充分发挥调节潜力,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常态化支撑服务。
此外,对于目前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难以满足超长时间尺度系统调节需求的问题,陆锋建议在电氢协同方面进行探索。他认为,通过电解水制氢,可以大规模消纳富余新能源,在电力不足时利用氢燃料电池、氢燃机或燃气电厂掺氢燃烧发电,为系统提供电力支撑,这条发展路径目前在技术上已经打通,但经济性还需进一步提升,这是电氢协同下一步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新华能源沙龙由中国经济信息社和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主办方定期组织沙龙活动,邀请专家与学者就能源行业的热点问题共同研讨,助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