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1-28 00:12:10 股吧网页版
专访英国普华永道国际战略市场部合伙人姜甦唯:英国脱欧影响有限 企业不要盲目跟风出海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脱欧后的英国经济变化有多大?

  “脱欧并未实质改变英国经济,尤其是与欧盟的贸易关系和全球金融中心地位。”11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普华永道上海总部见到了姜甦唯,她是英国普华永道国际战略市场部合伙人。

  在她看来,英国的商业需求并未因脱欧而消失,伦敦金融城的GDP贡献占英国整体的12%,其高效的金融生态体系不易被其他城市复制。

  企业出海需构建全球网络意识

  姜甦唯向记者表示,要想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不仅要关注单一区域市场的开发,还要考虑多区域联动。她举例说,在开发东南亚或欧美市场时,解决平衡国际运营、产业链布局、选择离岸还是近岸生产等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全球网络的意识。

  为了更好地支持中英双边投资贸易合作,普华永道于2006年在英国设立了中国业务团队,至今已拥有超过200名专业服务人员。

  “许多企业在对待中东和欧洲市场时未形成成熟的整体观念,而我们鼓励企业建立全球网络意识,最大化利用各地市场的差异性优势进行优化布局,这会大大减少企业的试错成本。”姜甦唯表示,脱欧对英国实际影响有限,英国与欧盟仍然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尽管会让报关手续等贸易流程出现一些瓶颈,但这些正在逐渐适应和解决。

  据姜甦唯观察,尽管脱欧打破了英国过去的贸易体系,但商业需求并没有改变,伦敦在全球的金融中心地位也没有动摇,大规模金融机构撤离伦敦的猜想并没有发生。

  “人们好像扩大了脱欧对英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但实际上所谓的外资撤离仅仅是企业去欧盟申请了另外一张执照。”姜甦唯告诉记者,英国的GDP有13%来自金融服务业,占地仅一平方英里的伦敦金融城就贡献了12%的GDP,如此高效的生态系统是没有办法被其他城市所复制的。

  伦敦金融城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比伦敦市本身的历史都要长。在英语中,伦敦金融城被称为“City of London”,最初以贸易起家,贸易的繁荣带动了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发展,使其成为金融业的鼻祖。

  在此背景下,姜甦唯表示,尽管有全球经济经历周期性波动和疫情带来的挑战,但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依然稳固。即使欧洲部分国家面临高债务和高通胀等问题,伦敦金融业深厚的基础和历史积淀决定了其回升的必然性。

  金融、能源仍是中企投资热土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英国的优势产业中,如金融服务、能源、电信和技术等行业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企业在英国各行业中分布广泛,其中在金融服务和能源行业最为集中且历史悠久。”姜甦唯说,中国银行在伦敦已存在95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在30多年前就已在此设立办事处。从原油贸易到新能源业务,中企产业布局逐步扩大,另有一些风电、储能业的中国企业在英国做了非常多的投资。

  此外,电信和科技行业也有显著发展,中国三大电信公司将欧洲总部都设在伦敦,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在英国不仅做并购,其“绿地项目”也发展不错。同时,基础建设、地产、电商、物流航运等行业也有众多中国企业投资。

  “英国中国商会”在《2023英国中资企业发展报告》中提到,高利率极大增加了中资企业在英的运营成本,英国劳动力短缺也增加了中资企业招聘本地人才的难度。在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大多数中资企业表现强韧,2022—2023财年中,超过80%的受访企业收入和税前利润保持稳定或增长,约三分之二的公司愿意将利润继续投资于英国。

  不过,地缘政治也给中资公司在英国运营投下了阴影,上述报告称,企业更多在中国总部层面作出业务决策,表现出风险回避的现象。尤其在英国政府视为高风险的行业,如电信业,中国管理团队更加深入地参与其公司在英国的决策。尽管如此,中资公司仍然对英国未来的营商环境保持乐观,并在能源、金融和人工智能领域开展互利互惠的合作。

  理解市场、把握规则与应对人才短缺

  “说到挑战,中企进入海外市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对目标市场的理解和把控不足,包括个体市场、国别市场或区域市场。许多企业在作决策前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研,没有充分了解和比较不同市场的优势与差异,规避弱势,并基于此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姜甦唯进一步表示。

  除了规划性不强外,在姜甦唯看来,一旦企业对当地法律法规、商业规则以及潜在合作伙伴理解不够深入,还会导致战略落地过程中在运营的各个方面(如风险控制、合规管理等)出现问题。由于国内市场习惯快速反应,在规则领先的市场中,如果不理解并遵循当地规则,可能会造成效率降低,甚至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纠错。

  “最近几年,全球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得某些敏感行业的市场准入壁垒被抬高。”姜甦唯谈到了英国的《国家安全与投资法案》,该法案修改更新后,明确规定了17种类型的投资需报备并获得批准。虽然外界普遍认为这是针对中国企业的新政策,但实际上该法案已存在30多年,且其扩大化是对特定行业投资审查的正常调整,并同样适用于英国本土企业。

  与此同时,在构建海外市场的企业文化时,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姜甦唯认为,中国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国际化人才的短缺。一些国内企业通常会要求派遣人员到国外工作,这些外派高管需要快速理解当地文化,同时兼顾中国员工和当地员工的融合,确保团队能够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而市场上具备这种多方面能力的人才非常稀缺。

  那么如何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姜甦唯表示,国内企业要积极推动国际化人才的发展计划,尤其是培养年轻一代的国际化视野和学习能力。不能完全依赖当地市场,尤其在小语种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必须要有能够适应并有效沟通的人才储备。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时,应充分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的发展规律和营商环境,避免因文化差异和操作方式不当而导致失败。

  “我认为,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出海。”姜甦唯建议,首先,企业不要盲目跟风出海,而要深入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差异性,确定是否有足够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进入海外市场;其次,对目标海外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不同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将审视自身与研究海外市场结合起来,找出自身差距并制定相应策略。

  要补齐短板,姜甦唯认为,应深入分析行业壁垒,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甚至引入股权基金等多方力量,形成优势互补的联合体,以应对目标国家的地缘政治、行业准入等限制,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