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1-27 23:44:10 股吧网页版
南财观察丨拓广度与挖深度双向发力 广东这份“施工图”有何新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978年,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在广东开启。四十余年后,广东实现了GDP增长729倍的经济奇迹。站在历史新征程,面对全球经济新形势,广东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挺进改革广度和深度。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意见》(下称《意见》)经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对外发布。《意见》共有15个部分、66条内容,结合广东实际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2029年和2035年目标,并围绕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改革任务,作出系统部署。

  受访专家认为,《意见》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性地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为广东推动向改革广度和深度进军指明了方向路径。广东的改革逻辑主线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将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构建现代化建设的新质生产力,以深化改革为契机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强调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何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

  《意见》划出重点:围绕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完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体制机制。

  回望来路,“轨道上的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完善,港珠澳大桥开通六年让三地人员往来更为便利,深中通道正式开通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岸的“黄金通道”,粤港澳三地地理距离随着“硬联通”不断拉近。

  与此同时,深化“湾区通”工程、加快“数字湾区”建设、优化“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拓展“湾区标准”“湾区认证”等“软联通”建设,将粤港澳间的互通扩大,转化为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

  在此基础上,新的“施工图”提出强化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健全人才、资本、数据、技术等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体制机制;打造衔接港澳、接轨国际的营商环境,支持三地政务服务平台互联和信息共享等;拓宽职业资格认可范围,支持港澳青年在粤就业创业等,成为广东围绕大湾区建设谋篇布局的更大棋局。

  此外,《意见》还以科技为线,牵起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力量,提出“健全大湾区产业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包括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运行机制,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等,为新时代的大湾区赋能。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表示,毗邻港澳是广东对外开放的最大优势,强化规则衔接和创新合作机制,正是以大湾区为基础大盘,通过构建开放型的经济体制,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以此建成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围绕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广东以“五外联动”为工作抓手,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2023年,广东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量连续38年居全国首位,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量占全省外贸比重首次突破1/10,规模居全国首位。就在今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现场签约项目1933个,资金总额2.26万亿元,广东再次释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大引力。

  如何持续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意见》提到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五外联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针对外贸呈现的新业态,《意见》提出建立“跨境电商+产业带”政策支持机制,推广跨境电商“白名单”制度,健全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法规制度。

  “《意见》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意味着广东要实行更高水平、更宽范围、更高层次、更新领域的开放,改变过去依靠货物进出口拉动的对外开放模式,强调发展新业态。通过‘五外联动’进一步改革,更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毛艳华说。

  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在刚刚闭幕的大湾区科学论坛上,百名世界顶尖科学家云集广州南沙,把脉最新科学风向。在探讨国际科技合作的同时,这些科学界“顶流”不约而同指向一个共同话题:广东应如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对此,《意见》点明了广东推动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的思路和方向。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同时围绕制造业当家、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提出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在11月26日召开的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会上表示,科技体制改革是广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广东一直促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新一轮的改革任务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据介绍,接下来广东在科技体制改革主要从加强科技体制改革统筹和加快推进重点改革任务两方面进行,包括进一步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优化开放创新的机制,深化粤港澳科技交流合作,支持发起国际科技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等。

  这些思路在《意见》中也有体现。《意见》提出,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鼓励参加或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完善省级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打造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联合开展人才引育、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等。

  整体来看,《意见》将科技创新摆在了突出地位,提出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

  在暨南大学教授刘金山看来,“构建全过程创新链非常重要,这个链条的核心,一是要技术,二是要资金及科技金融,三是要人才。广东通过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动研发驱动的创新和创业驱动的创新两种模式并重,以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吸引科技、人才到广东来。”

  这一全过程创新链的形成就离不开向企业创新要动能。

  《意见》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等。

  目前,广东全省约90%的研发机构、科研人员、研发经费、发明专利申请均来自于企业,50%的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由企业牵头承担,90%的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有企业参与。近五年累计超过4.2万家工业企业实现技术改造,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这些饱含创新的“企业种子”,逐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在广东聚集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产业生态。

  今年以来,广东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引导推动更多资源力量投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打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

  《意见》中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样有所着墨,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发展;实施应用场景创新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行动,创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建立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落地应用等。

  破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多年来,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广东经济发展“提质升级”的关键问题之一。为补齐这一短板,“百千万工程”成为广东解题路径。《意见》提出,围绕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健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而“百千万工程”的关键落子在于县域经济,进而带来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面突破。《意见》围绕健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出完善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的体制机制。“一县一策”支持县域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健全县域经济振兴法规制度。

  近年来,围绕因地制宜做强产业,广东揭阳市惠来县发挥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龙头效应,全力推动绿色石化产业成群成势;汕头市澄海区通过推动链式改造、再造品牌优势,加快打造千亿级玩具创意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谢宝剑表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考量,将发挥资源要素集聚作用,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提质增效,因此抓住县域经济,就是抓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核心所在。

  从广东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布局看,持续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快推动传统加工业转型、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等路径,成为当下广东发力县域经济“突围”的方向。

  《意见》提出,推进县域内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等平台整合升级。拓展跨区域产业合作形式,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经验做法,支持建立市、县和园区等多层次共建机制,创新各类园区、“产业飞地”、“反向飞地”利益分享机制,开展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等。

  今年以来,广东各地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建设粮食、蔬菜等10个千亿产业集群和茶叶、南药等5个数百亿产业集群,惠州博罗县、肇庆四会市等上榜全国百强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同时,县域承载能力也在增强。目前,全省38个县(市)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产业转移有序推进,15个产业转移主平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1%。

  谢宝剑表示,增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广东来说至关重要。广东要通过产业有序转移,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联系,同时依托粤东西北地区自身的可持续产业体系,通过产业链招商,带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并发挥当地的生态优势,发展农文旅等经济产业。

  实施“百千万工程”,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意见》围绕乡村全面振兴,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壮大富民兴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做好“土特产”文章,支持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科技体制机制等措施。

  除了关注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等体制机制改革,《意见》也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生产要素有序流动等“软服务”上,指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方向。比如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等,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