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天空很忙碌,打“飞的”即将成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
为加快推进上海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支撑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印发《上海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其中提出,将在2027年年底前,全面形成上海市低空公共航路网络架构,累计划设低空飞行航线不少于400条。
“上海被誉为我国‘民航第一城’,民用航空产业基础雄厚。国产大飞机C919、ARJ21都是由位于上海的中国商飞制造。”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在中国从事“空中出租车”eVTOL研发并实现首飞的5家公司里,有4家是在上海诞生的,上海是国内eVTOL企业最为集中的城市,企业间的互动合作能够促进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加速产品迭代和创新。
上海的优势
《方案》按照“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建设步骤,主要分三个阶段:建设筹备阶段(2024年年底前)、建设及试运行阶段(2025年年底前)、优化提升阶段(2027年年底前)。
具体来看,在建设筹备阶段,上海将持续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中心、低空飞行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等建设前期工作。在建设及试运行阶段,上海将开展低空公共航路划设研究,累计划设低空飞行航线不少于150条,初步构建本市低空公共主干航路网络,同步协同推进低空飞行起降点、以及通信、导航、监视等配套设施建设。在优化提升阶段,将推动开展上海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立法工作。上海市低空飞行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具备风险评估、容量管理、辅助决策等更高功能,低空飞行起降点以及通信、导航、监视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
此外,《方案》还提出,推动重点地区先行示范。依托“上海市低空协同管理示范区”,金山区加快低空飞行协同服务管理模式机制创新,做优做强“‘海—岸—城’智慧物流”运输场景。杨浦区加快打造城市核心区复杂环境下的低空物流配送示范场景,探索构建区域内低空航路航线网络。青浦区重点推进载人飞行试验、跨区域低空物流运输等示范场景,探索构建跨区域、跨省域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协同机制。临港新片区加快低空飞行配套设施建设,开展低空融合飞行试点,探索低空融合飞行相关规则、技术、标准。
岳婷婷表示,低空经济发展空间巨大,但依然是一个新兴赛道,一些新兴技术研发投入要得到回报的周期仍然较长,需要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在低空经济领域深入耕耘5至10年甚至更长时间。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上海具备丰富的风险投资资源,能够为长期投入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有越来越多耐心资本持续投入和积极参与到低空经济的发展中。
“此外,得益于长期以来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深耕,上海拥有大量航空航天人才。比如中国商飞通过国产大飞机C919的成功,培养了一批研发工程师以及熟悉民航适航标准和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岳婷婷表示。
事实上,早在2022年发布的《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中,上海在未来空间领域明确提出要布局“低空经济”,并率先在全国提出开发eVTOL这一前沿新兴领域。
今年8月,《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到2027年,上海将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打造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在全球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
在上海,“打飞的”正在逐渐成为现实。近日,上海黄浦江低空夜游首飞成功,游客可以乘坐直升机“空中打卡”陆家嘴夜色。今年10月,苏州吴江至上海虹桥机场的直升机低空接驳航线正式开通。8月18日,连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江苏昆山城市航站楼的直升机载客航线正式开通,这也是国内首条跨省定点低空载客运输航线。
为支持低空飞行场景应用,《方案》提出,支持相关企业加快探索跨区域干线物流、跨江跨海运输、农副产品进城、城区生活配送等“低空+物流运输”。支持具备条件的运营商试点开通枢纽接驳、城际出行等空中交通航线,探索“低空+载人交通”出行新模式。支持“低空+应急救援”“低空+文化旅游”“低空+智慧城市”等应用推广。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今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将低空经济定义为增长引擎。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以抢占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制高点。
“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政策环境得到了不断优化,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约33.8%,2026年有望达到10644.6亿元,3年复合增速达28.1%。据中国民航局预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10年复合增速8.84%。
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eVTOL作为中游制造端重要的载体,占据全产业链价值的50%以上,是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在低空经济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产业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达到9.8亿元,2024年将迎来第一轮商业化爆发周期,产业规模有望大幅提升,预计在2026年将会迎来商业化元年,到2035年,中国eVTOL市场空间预计会达到5292.8亿元,eVTOL设备数量将达到5万台。
“作为低空经济中的eVTOL主机厂企业,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各地政府针对自己产业的情况及区位优势,制定了许多推进低空应用场景相关的政策。”沃兰特市场总监付常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低空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领域,目前还是一片蓝海,将会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付常银表示,空域的管理制度对载人eVTOL主机厂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eVTOL到底能不能飞起来。城市间航线的规划和运营,起降点及充电设备等基础设施等,也需要地方政府及运营公司的协作。此外,专业化研发人才的培养也十分必要,比如C919、ARJ21就为行业培养了大批专业化人才。
据悉,沃兰特VE25-100型eVTOL可在商载客运、应急救援、货运三种构型间转换,也是目前中国唯一设置了主副驾的载人eVTOL,可以完整覆盖低空观光、短途运输、市内出行、应急救援、货运、飞行员培训、私人飞行等全场景。“预计在8至10年之后,随着空域管理制度的成熟与起降点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自动驾驶技术相关技术的成熟,家用私人飞行器也会成为一种可能,届时eVTOL也会进入私人市场。”付常银说。
在岳婷婷看来,各地纷纷支持和加码布局低空经济,表明低空经济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抢占未来产业制造高点的重要方向。这种趋势不仅有助于低空经济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加速,还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空域管理的进一步完善。
据岳婷婷介绍,目前,御风未来有两大业务,一个是做大型载人垂直起降飞行器,一个是做中小型垂直起降无人机。大型载人垂直起降飞行器的主要应用场景是低空载人出行;中小型垂直起降无人机产品已经在持续批量化生产和交付,广泛应用于公安、应急、消防、能源巡检、物流运输等多个领域。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因此,各地纷纷加大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布局低空经济产业,以抢占先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内咨询机构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低空旅游、飞行培训、无人机应用等领域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低空经济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物流配送等产业的发展。因此,低空经济的发展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