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26日电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新发基金超千只规模突破万亿份
截至11月25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1002只,发行规模达10211.97亿份。其中,权益基金规模占比近三成。从整体规模来看,2023年末,公募基金规模为27.6万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2万亿元。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增长超4万亿元。其中,自9月底市场反弹以来,权益基金规模增长明显。具体到基金产品,今年以来,发行规模居前的基金多为债券型基金,规模最大的为安信长鑫增强、泰康稳健双利,发行规模均为80亿元。发行份额较高的权益型基金中,包括多只挂钩中证A500的指数基金。
·央行续做9000亿元MLF 运用多种工具护航流动性
11月25日,人民银行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因本月MLF到期量为14500亿元,此次为缩量续做。同日,为维护月末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493亿元逆回购操作。专家表示,尽管本月MLF操作有所缩量,但并不意味着人民银行在缩减中期流动性投放。事实上,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合理搭配期限结构,可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流动性需求。
·聚焦提升投资价值 A股回购增持频现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金额及现金分红金额双双创出历史新高,上市公司及股东申请回购增持专项贷款的队伍也持续扩容。市场人士认为,今年以来,A股市场回购屡破纪录、增持动作频繁,折射出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开展市值管理的意识明显提升;同时,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加快落地,也激励相关方用好回购增持工具,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共同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上海证券报
·近4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加力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金融监管总局召开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工作推进会议,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科技金融的决策部署,加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政策落实。截至11月15日,银行累计与1737个企业和项目签订贷款合同近4000亿元,有力支持了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首贷和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出炉
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出炉。11月25日,商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方案》针对油气、矿石、粮食等重点品种,围绕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交易和海事服务等5个方面,统筹考虑金融、人员、数据等配套政策,提出了15条重点任务,旨在将浙江自贸试验区打造成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在金融支持方面,《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宗商品储运重点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股权投资、债券、私募基金、保险资管产品等多种方式,依法合规为大宗商品储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宗商品领域重点企业在境内首发上市,支持相关企业依法合规赴境外上市、融资。
·托管、划转、整合地方国资改革动作频频
从重庆建工吸并全资子公司到川仪股份减少持股层次,再到最新的登康口腔、上海三毛的控股股东拟被托管……种种迹象显示,重庆“三攻坚一盘活”改革计划正进入加速落地期。无独有偶,近期多地围绕国资国企改革这项主线“任务”展开了一系列资本运作,或减少持股层次,或整合内部资源,在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方面展现出新气象,也让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被“激活”。“国资背景上市公司在市场中往往会受到额外关注。”有熟悉的市场人士表示,面对各地国资改革提速,市场更关心的是相关公司是否存在资产整合预期,能“拿到”优质资产的企业不仅能提升自身价值,还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
证券时报
·我国2027年底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11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方案》要求,到2027年底,5G规模赋能成效凸显。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5G新消费新体验不断丰富。面向工厂、医院、景区等重点行业领域打造一批5G应用领航者。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1亿,大中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达45%。
·数据产业有望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
2021年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3年来,上海数交所依托国家综合改革试点机遇,率先在全国启动了数据资产交易市场。记者从25日在沪召开的2024数据资产管理峰会上获悉,上海数交所预计2024年全年数据交易额突破40亿元,到2024年底,累计挂牌数据产品数超4000个,为企业对接金融服务授信金额超过5亿元。加上2022年的1亿元以及2023年的11亿元,上海数交所成立3年来数据交易额累计有望突破50亿元。“我国正在构建创新型的数据产业体系,该产业等同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兴产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产业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印刷OLED商用量产显示面板技术路线之争烽烟再起
今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市场渐趋饱和,OLED技术正快速向中尺寸屏幕市场拓展。TCL华星近日在“全球显示生态大会(DTC2024)”上宣布,其全球首条印刷OLED产线已正式量产。“中尺寸设备OLED化趋势明显,增长将愈发快速。”TCL华星印刷OLED中心中心长曹蔚然指出,印刷OLED技术的量产,不仅增强了OLED的成本竞争力,还打破了国外企业主导显示技术的局面。与此同时,国内外显示巨头正加速推进8.6代OLED产线建设,以抢占中尺寸市场。在此背景下,成本和良率成为竞争关键。TCL华星、京东方、维信诺等厂商正积极研发,努力提升产品良率并降低成本,以期推动OLED技术在中尺寸屏幕上的广泛应用。
证券日报
·中证协拟发布指导性建议提升券商两融业务客户交易行为管理能力
为完善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自律管理规则体系,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客户交易行为管理工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11月25日,记者从业内获悉,中国证券业协会起草了《证券业务示范实践第X号-融资融券客户交易行为管理》,并向券商征求意见。总体来看,融资融券业务自2010年开始至今,在提高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随着市场不断发展以及客户类型的多元化,中证协认为,有必要推动券商客户交易行为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为此,中证协围绕券商两融业务客户交易行为管理若干场景,制定了《示范实践》。
·外资机构密集调研A股公司关注半导体等领域机会
四季度以来,外资机构积极调研A股上市公司。数据显示,10月1日至11月25日期间,已有339家外资机构密集调研A股公司,对半导体、工业机械、电子元件等领域展现出浓厚兴趣。11月份以来,有154家外资机构密集调研A股公司。贝莱德、高盛、安联等多家知名外资机构均出现在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名单上。从调研内容来看,外资机构重点关注企业的重点产品研发进展、在海外市场的生产和销售布局、并购进展和未来公司发展战略等核心问题。从行业分布来看,半导体、工业机械、电子元件等领域受到外资机构的重点关注,分别有54家、34家、31家。
·生猪养殖产业稳定向好多家企业“降本”已见成效
随着生猪价格回暖、养殖端降本增效,A股生猪养殖企业的盈利状况逐步实现好转,推进提质发展、维护产业供需平衡,成为当前新阶段下企业经营工作的重点。11月份以来,多家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投资者调研信息显示,企业对扩产仍保持谨慎态度。同时,生猪养殖企业在成本优化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部分企业的生猪养殖成本已降至12元/公斤以下。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当前的生猪产能状况整体处于正常区间,市场供需关系将进一步调整。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展望未来,生猪养殖产业将更加注重供需平衡以及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提升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