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在巩固“稳”的基础上,不断积蓄“进”的动能,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新质生产力是数智时代、绿色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涉及前沿科技、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是基于新发展格局提出的一个科学性、系统性概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在2023年,但真正“火”起来是在2024年。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集体学习,明确概括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等。7月,世界上第一篇新质生产力英文论文在英文期刊上发表。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它具有科学精神与理论意义,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有效指导企业转型与发展。其中,企业家精神是新质生产力“落地”不可缺少的要素。这次演讲,主要围绕新质生产力与企业家精神等主题,与大家分享一些观察与思考。
不能只考虑利用市场机会获取经济利润
还应考虑共同富裕视野下的社会责任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生命之源。他们通过相关的商业活动,不断进行“创造性破坏”。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如果没有企业家精神,市场经济就是停滞的,创造财富也难免会成为一句空话。法国经济学家坎蒂隆于18世纪在《商业性质概论》中提出企业家概念,并引入“企业家精神”一词。之后,包括哈耶克等在内的一大批经济学家对企业家精神展开了深入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积极探索与研究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这一群体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中共中央批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中,企业家精神位列其中。企业家要带领企业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需要坚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予以提升,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推进改革创新的重要因素。从近年来的管理实践可以看到,在数据科技、人工智能、金融服务等行业,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企业家精神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和团队通过对超过500人的研究访谈发现,企业家精神具有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一是从不确定情景中发现、把握机会做相对确定性事情的能力。在创新驱动的创业实践中,最常见的就是不确定性。企业家、创业者在这种情境中生存与发展,做相对确定性事情的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
二是激情。企业家、创业者的激情须贯穿初创公司发展全程。激情依附于企业家、创业者,是一种无形资源。我在研究访谈中发现,有75%以上的人认可激情是企业家精神不可缺少的支撑。
三是韧性。成功的企业家、创业者一般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即努力阶段、机会阶段、社会网络阶段和坚持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都需要韧性支撑。
四是创业警觉。企业家、创业者需要在前行中“发现+构建”机会,这往往与“警觉”相关。企业家、创业者要保持警觉,并具有平衡能力。打个比方,创业实践就像骑自行车,要保持平衡就必须往前骑,要始终保持警觉,确保快速应变。
五是研发设计能力。研发设计由创新驱动,也最能体现创意,如打造个人IP、生产垂直内容等。这是观察与研究企业家、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支点。
六是逆商。逆商与智商、情商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的产生与提高是在苦难中“折腾”出来的。在困难面前能不能撑得住,是成败得失的关键。
七是直觉与悟性。人的直觉很大部分是天生的,但创业者的直觉和悟性是需要实践打磨积淀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成功案例,也要学习失败案例。在这个方面,商学院的教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八是自我改变的精神。创业者会面临各种不同的情景,很多时候需要改变自己,因为改变环境或情景已经越来越难。如果不能及时、积极地作出改变自己的调整,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除了上述这些核心要素,在中国的情境中认识与发展企业家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推进高质量发展,还必须注重中国国情与文化。中国文化是企业家精神独特内涵的重要源泉。它使中国企业家在认知与行为要素上有别于西方企业家,并呈现出独特的作用结果。
通常来说,西方企业家精神更为强调企业家的逐利动机。在中国,企业家精神往往具有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特征;企业家对国家具有较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会有意识地将自身行动目标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中国弘扬企业家精神,不能只考虑如何利用市场机会获取经济利润,还应考虑共同富裕视野下的社会责任。企业家作为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要尽可能创造经济财富,也同样需要创造社会价值。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关注社会发展,通过社会创业、绿色创业等路径在重大民生问题上发挥作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实现共同富裕,一是增强创造财富的能力,二是坚定社会主义本质,二者缺一不可。企业家一定要了解中国的国情,不能唯利是图,这样才能把路走稳、走好。
将经济创业与社会创业坚定联系在一起
关注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满足的需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创新主体。企业是创新知识生产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枢纽。要发展以创新为特点的新质生产力,就必须持续激发企业这个市场主体的活力。
弘扬企业家精神、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基于中国国情。中国历史、制度、市场与文化情境与西方发达国家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是不同的。认识与理解这种特殊性并有机结合、兼容有借鉴价值的外来思想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点。
虽然西方学者有关企业家精神的论述非常有价值,但应当看到它们是在特定时空与背景下产生的。特别是,随着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发展格局的巨大变化,这些理论不可避免地具有自身局限性。鉴定这些理论对于弘扬企业家精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性,必须置于中国国情之中,检验它们是不是可以产生一个价值共创过程,并提供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
在中国,弘扬企业家精神、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的重点是追逐效率,社会主义的重点在于考虑公平。这种观点其实失之偏颇。社会主义当然也很重视效率,因为只有企业做好、做优、做大、做强,社会“大蛋糕”才能越做越大。如果忽视效率,社会公平无从谈起。但从价值观导向来说,社会主义的确相较于资本主义更为重视公平。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今天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产生大量财富的同时,我们还要坚定地将经济创业与社会创业联系在一起,使二者可以同步发展。
近年来,社会创业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社会创业是一种通过创业为社会增加价值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核心内涵:一是社会性。社会创业更多关注的是市场和政府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没有满足的社会需要。社会创业的本质是创造社会价值,为的是发展一个更好、更均衡的社会,需要顾及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二是创新性。创新性是社会创业的重要特征之一。社会创业必须用具有创新性、持续性的方式去使整个社会获益,涉及社会福利系统等多个方面。三是市场机会导向性。社会创业需要借助而非抵制市场的力量。虽然社会创业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但以社会绩效为导向,同样需要重视机会的发现。当社会创业者把存在的社会需求以及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时,就有更多的创业机会。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创业者不仅重视经济创业,也兼顾社会创业以及社会创业与美好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厚植爱国情怀、弘扬创新精神、坚持诚信守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拓展国际视野为内涵的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不仅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落地”的关键要素。
进一步来看,企业家、创业者不仅以变革和创新精神引领社会,还是经济和文化价值观的创造者、引领者。企业家把新的思想、新的技术,通过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制度投入市场,不断地开拓市场,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不仅带动社会财富增长,还以奋斗、诚信、实干为全社会注入正能量。
思想者小传
斯晓夫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管理学院创业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