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提出,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降低粮食和食品损耗浪费。到2027年年底,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更加健全,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餐饮行业、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企业食堂等人均每餐食品浪费量明显下降。
《行动方案》聚焦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堵点难点,分层分级分段提出针对性举措,部署了粮食节约减损行动、全民节粮意识提升行动、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单位食堂反浪费行动、加强损失浪费统计调查等重点任务。
具体来看,在粮食节约减损行动中,对全链条节粮减损作出明确部署,强化粮食机收减损,减少粮食储存损失损耗,加强粮食运输减损,减少粮食加工损失。提出技术引导、设备更新、工艺创新等具体举措。
例如,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推广购置使用高效低损收获机具;深入推进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散粮中转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广专用装卸机械等粮食运输设备;引导粮食适度加工,合理确定粮食加工精度等指标,提高粮油出品率。
在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中,对行业引导、约束与自律等方面进行部署,深化“光盘行动”,促进行业自律。在单位食堂反浪费行动中,分别对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企业食堂反浪费提出要求。在加强损失浪费统计调查中,建立健全统计调查制度,分领域开展专项统计调查。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有关专家指出,《行动方案》进一步延续了全链条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治理思路,深化了各环节粮食节约和减损的成效和水平,强化了全社会开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决心和期望,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益于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缓解供需紧平衡。地理资源所有关专家指出,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粮食安全依然面临复杂挑战。通过农机、良种、适度加工等一系列举措,持续强化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可以有效增加粮食有效产出,缓解粮食刚性需求,从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是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持续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可以进一步强化民众的节约理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资源环境影响。
三是有利于农业和食品全链条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各项行动,可以间接推动食物生产、加工工艺和品质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食物相关产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最终助推餐饮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