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宁合“双城记”产业对接合作协议》正式签署,南京、合肥两市将建立两市工信部门持续开展两市产业融合对接活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载体进行深度协作,充分利用会展活动推动两市企业交流合作。在合肥市产业融合对接会宁合“双城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南京-合肥产业供需对接活动中,两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近40家企业同步开展供需对接交流活动。
对接会上,南京埃斯顿、LG新能源、梅山钢铁等南京企业及江淮汽车、合力股份等在肥企业分别介绍了企业情况和产品,双方围绕各自需求就产业技术交流、供需配套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沟通、主动对接,部分与会企业表达了合作意愿。
解读:作为全国距离最近的省会城市,曾几何时,一个“徽京”的名号让南京和合肥两地同时陷入尴尬。由于经济、人口体量小,合肥即使有着省会身份,在省内也难以服众,遑论在全国的存在感。合肥所在的安徽省,更被视为江浙沪的经济后花园、人口蓄水池,即使位列长三角城市群,在其中仍旧是被“帮扶”的对象。
近些年,合肥的显示度正在不断增高——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4168亿元,迅速增长至2023年的12673亿元,几乎翻了两番,在省内的经济首位度从22.7%提高到26.9%,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排名也由第28位一路“飙车”至第20位。
不过相较国内制造强市,合肥工业规模和基础并不十分突出,是在近些年凭借投资新兴产业逐渐“翻身”,培育起了六大千亿产业集群,包括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新型显示等等。今年前三季度,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以15.2%的增速领跑万亿城市,同期新能源汽车产量92.8万辆,同比增长74.6%,进入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
这也使得合肥有了进一步与南京合作的底气。与合肥不同,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南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石化、钢铁四大支柱产业,至今仍是南京经济“基本盘”,2023年合计完成产值超9000多亿元,占全市总量比重达60.3%。
眼下的南京,正以产业强市目标,统筹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而秉持着安徽“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的要求,合肥一直以“融圈进群”为方向,推动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联动发展。
根据《宁合“双城记”产业对接合作协议》,两地将建立工信部门常态化会商机制,沟通协调产业合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持续开展两市产业融合对接活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载体进行深度协作,在智能制造、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双方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开展产业协作交流、互补发展。
#动向
广东出台推动游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广东省推动游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于近日公布,提出八方面共计23项举措,加快推动广东游艇产业发展。力争到2027年,游艇制造产业链不断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修保养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提升游艇安全监管能力,扩大消费市场需求,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游艇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全省游艇登记数量达4000艘以上,游艇及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济南市党政代表团赴郑州学习考察
日前,济南市党政代表团赴郑州,学习考察郑州市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面深化两市合作,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济南市政协主席雷杰,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何雄参加活动。会上,于海田、何雄代表两市签署《济南市人民政府郑州市人民政府全面深化合作备忘录》。
河南省制定实施首个科学计划
近日,《河南省医学科学计划(2025—2035年)》正式制定实施,围绕重大疾病防治、前沿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未来健康产业等6大方面确定了38项具体任务,集聚医疗医学领域顶尖团队、头部企业等创新资源,组建171个重点攻关团队开展科研攻关。这是河南省制定实施的首个科学计划,标志着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进入体系化组织化推进的新阶段。
陕西力争2027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9500亿元
据陕西发布消息,《陕西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已于日前发布。聚焦粮油、8条省级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区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打造“1+8+N”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根据方案,到2027年,陕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力争突破9500亿元。
#声音
九部门: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政策更多向民营和中小企业倾斜
据央行网站,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金融监管总局召开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工作推进会议。
会议要求,各银行机构要用好用足政策资源,对清单内企业和项目做到“应签尽签、能投尽投”。要聚焦提升审贷放贷效率,优化机制流程,加大资源保障,对照最新产业政策标准修订完善授信管理政策,开辟贷款审查审批“绿色通道”,开发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技改融资需求更加匹配的贷款产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加快贷款签约投放进度。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与有关部门紧密协作,将政策更多向民营和中小企业倾斜,分类施策提升银企对接效率,为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数读
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超过25% 成为全球增绿最多国家
据人民日报消息,截至2023年底,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年碳汇量达到12亿吨以上,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我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超过9万亿元,形成了木竹加工、森林食品、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4个年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成为全球主要林产品的最大贸易、生产和消费国。
#放榜
长三角城市高品质生活报告发布,上海、无锡、杭州位列前三
日前,《长三角城市高品质生活报告(2024)》的发布仪式举行,此次报告从健康绿色、和谐安宁、智慧便捷、多彩奋进四个维度构建了包含三个层级指标的城市高品质生活评价体系,据此对长三角主要城市的高品质生活水平进行了测度评价与比较分析,并提出了长三角城市创造更高品质生活的思路与措施。
报告指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长三角城市生活品质整体不断提升。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生活品质最高的城市,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无锡、杭州位列二、三甲。此外,杭州、南京、合肥、上海等城市在四个维度生活品质上呈现出良好的均衡性。
此外,观察分项指数值还发现:尽管一些城市的高品质生活总体水平并不高,但它们仍在生活品质的某个或若干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例如,盐城在通勤幸福感、健康服务满意度方面表现较突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