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央视财经曝光了“飞丝”冒充羽绒的相关情况,纺织业内引发了对假羽绒制品监管话题的连串热议。据此前央视财经相关报道称,部分直播间里出现一些号称价格亲民且质量优良的羽绒被。央视财经记者暗访后得知,发货到消费者家中的羽绒被填充物并不是羽绒,而是“丝”,产品上的质检报告以及羽绒充气标都是假的。
11月25日,南通市场监管局因通报了市内有关羽绒被经营主体网销产品存在以“丝”代“绒”等情况,并针对相关经营主体的违法行为已采取固定证据、查封扣押、立案查处等执法措施。记者留意到,“部分劣质羽绒服填充物竟是飞丝”话题冲上热搜,除了南通市通报的羽绒被外,还涉及有童装羽绒以次充好的情况。
究竟业内提及的“飞丝”为何物?为何成品从外观到手感上很难辨别差异?一名广州资深服装设计师透露,普通消费者不要说是羽绒被,就连日常使用率比较高的羽绒服填充物,都很难辨认优劣。“此前有媒体曝光江西九江某商户的童装羽绒服不达标,却卖出6万多件。”该设计师建议,针对纺织制品,线上线下的市场监管仍需要大力加强。
“飞丝,其实就是羽绒的边角料。虽然也是羽绒制品中的一种成分,但与真正的羽绒还是有所区别的。”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韶通告诉记者,就羽绒服这个品类在纺织服装行业来讲,是有着特别明确的质量标准与行业规范的。“尽管广东在羽绒生产端的优势并没有其他省市突出,但我们的行业监管以及对商家品控的情况还是比较良好的。” 陈韶通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此类具有特定功能性的纺织制品时,建议优选考虑有商家信誉的品牌,同时通过正规的销售渠道购买。
业内人士也普遍建议,“网络直播间的白牌产品需要慎选”。消费者一方面可选择商誉良好的品牌商家避免“买到以次充好”产品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在可靠的线上平台购买,这样遇到问题时能获得官方及时回应与处理,保障了自身的消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