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1-25 13:35:30 股吧网页版
打造既有力度也有温度的纳税环境,上海如何先行先试?|大咖聊营商
来源:界面新闻

  编者按:2003年至2020年,世界银行连续17年对全球190多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中国的排名从《营商环境报告2018》的全球第78位提升到《营商环境报告2020》的第31位。

  2023年5月,世界银行推出全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usiness-Ready)——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价。此次评测上海成为代表中国参与世行评估的专家调查的唯一样本城市。评估维度从办事便利度拓展到监管框架完备度、公共服务可及性、企业办事便利度三个维度,还包含数字技术运用、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性别平等三个主题;评估对象拓展到大中小各类内外资企业(不包括国有企业);数据采集更加多元化,还首次引入企业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6个片区)。

  近年来,上海以对标国际营商环境一流实践为牵引,推出综合举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18年以来,上海每年出台一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到今年已经是第七版,从1.0到7.0,累计推出了逾千项改革举措,涵盖了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投资环境、涉外营商环境、创新环境、监管环境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多个方面。

  为对标最新版世行B-Ready评价体系、主动回应企业关切和便利获取相关政策,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界面新闻,耗时2个多月,先后采访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十多位专家学者,推出“大咖聊营商”专题。专题涉及公用基础设施服务、获取经营场所、劳工、金融服务、知识产权、解决商业纠纷等多个方面,专家学者们一起探讨,一起谋划,为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谏言献策,也为持续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出力出彩。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税收营商环境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遵从税法规定、合理纳税的政策和监管环境条件,也是企业投资与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牛军钰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指出,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向“减审批、强监管、优服务”转变,税务部门也高度重视税收营商环境建设,从不同维度推出多项服务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她认为,我国的税务工作并不是针对世行新推出的B-READY(Business Ready)评估体系做出特别的调整,而是多年来持续不断优化迭代的结果。我国也将持续对标全球营商环境最高标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界面新闻:无论DB(Doing Business)还是BR(Business Ready),“纳税”一直都是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与DB相比,最新的BR 评估体系对纳税指标的考量有哪些变化?评估考核的重点是什么?

  牛军钰:原DB评估体系下,纳税指标主要考察企业的纳税次数、纳税时间、总税收和缴费率和报税后流程指数。新一轮的BR评估体系,则通过专家评估和企业调查两种方式,从监管框架、公共服务和效率三个维度,对纳税主题进行评估。监管框架评估税收法规的质量;公共服务衡量税收征管的质量,进而评估税务部门提供的服务;办事效率评估税收法规和公共服务在实践中的效率。

  其中税收法规的质量和税务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是BR评估新增的两大内容,增加了税收法规的清晰度和透明度、税务争议解决机制、税收管理数字化、税务机关的管理等许多新元素,评估考量的视角更广阔,具有更强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从新增的内容来看,针对纳税这一指标,BR评估更强调了政府的监管以及服务。在效率衡量的基础上,增加对整体服务质量的关注,能够提供更为立体和全面的视角,客观呈现各经济体税收营商环境的整体进展和现实问题。

  界面新闻:BR体系中税收指标的变化,给我国目前的税制体系和税收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课题。对于新增加的税收法规质量方面,您认为中国有哪些优势呢?

  牛军钰:税收法规质量作为BR新增的指标,首次对税收法规的明确性、透明度、绿色化开展衡量,要求及时、透明、一致地发布税收政策及其解释文件,履行透明和可预测的税收法规制定程序,解决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进而优化税收治理。

  多年来,中国持续推进立法工作,提升政策规范性。在我国的 18 个税种中,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车船税法、环境保护税法、烟叶税法、船舶吨税法、耕地占用税法、车辆购置税法、资源税法、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契税法、印花税法、关税法等 13 个税种已相继完成立法。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的立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当中。

  2023 年,财政部、税务总局部署实施了一系列延续、优化、完善类税费优惠政策,将前期已发布的小微企业 “六税两费” 减免等政策延续至 2027 年底,并形成《延续优化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汇编(2023 年版)》,在优化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增强了政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近年来,上海也在不断加强法治化税收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提升税收信息的公开透明度。2023年,上海印发了《上海市税务局税收事先裁定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实现全国首次由省级税务机关以主动公开形式对事先裁定进行系统规定,明确了税务部门可根据企业申请,对预期发生的特定复杂涉税事项,以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书面告知政策适用意见,从而为企业战略决策和长期发展提供了政策适用稳定预期。

  界面新闻:您前面提到,对整体服务质量的关注。上海作为中国唯一专家评估的样本城市,在公共服务质效方面有哪些突出的改革亮点呢?

  牛军钰:BR税收指标中的税务机关公共服务质效指标在涉税争议解决机制、税务审计、税务部门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更为细致的要求。近年来,税务部门对税收营商环境建设高度重视,从多个维度推出服务举措,如减轻纳税人缴费人负担、提升涉税事项办理便利度、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等。上海是中国致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标杆城市之一,在我国多项改革举措中也是奋勇争先、率先突破。

  例如税务法庭的设立,2024年初,全国首个税务审判庭在上海铁路运输法院揭牌成立。由上海铁路运输法院、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集中管辖全市税务行政案件,实现“一部门审理、一把尺衡量,一盘棋统筹”,推动税务审判专业化迈出坚实一步。还有同年印发的《上海市税务系统行政复议简易程序办理规定(试行)》,进一步细化了税务行政复议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范围、流程简化、程序转换要求等内容,将4类案件审理时限由60天压缩为30天,实现了复议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办。

  此外,我们看到税务部门通过上海税务网站公开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纳税人意见建议等信息,在营商环境专栏设立税收指引、税收事先裁定、税务检查、绿色税收等特色栏目公开纳税信息。同时,还通过《2023税收营商环境白皮书》发布本市税务机关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性别比例,并公布2023年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调查得分。我们能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上海在深化税务信息公开、持续提升税收信息的透明度上作出的努力。

  界面新闻: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税制运行效率也在不断提升,BR评估中也新增了数字化的相关内容。您能谈谈税务部门在数字化、信息化方面的改革创新吗?

  牛军钰:如今,在我国线上办税缴费已成为日常,涉税事项办理流程进一步简化。企业往返多次提交书面材料的情形已成历史,日常涉税事项办理已逐步转变为“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变化巨大。

  如今,电子税务局已上线确认式申报创新场景,由系统自动提取数据、自动计算税额、自动生成要素化表单,实现多税费“一次确认,一次提交”的简易确认式申报功能,大幅缩减申报和纳税时间;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也已实现“免申即享”。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申报时,系统将根据纳税人基础信息进行自动识别、自动计算、自动填报。

  电子税务局、电子发票服务平台、自助办税终端等渠道全新上线了征纳互动服务,在税费服务的全过程,纳税人都感受智能、高效、精准、便捷的互动,享受“问中有办”“问中能办”“问办一体”的服务体验。今年,税务部门还建立了异地办理协同联动机制,开设“远程虚拟窗口”,实现税费事项全市通办和全国(跨省)通办。

  此外,随着智慧税务建设的推进,我们观察到大型集团企业开始逐步实施税务标准化、集中化和数字化管理,例如借助数字化工具对发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逐步拓展到税务集中化申报、税务文档管理、税务统计等多项职能,这也将推动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税务部门也能运用税收大数据建立全流程、痕迹化的税费执法监测体系,实现执法信息、执法过程数字化监督,推动税收执法更规范、更公平、更严密、更精确。

  界面新闻:以新的评估体系为指引,我国的税务工作未来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持续优化完善?

  牛军钰:中国近年来在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展迅速,我认为,纳税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一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此外,在政策的执行落地时要关注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税务各部门要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整合、协同融合,进一步的提高纳税服务的整体质量,让它既有力度也有温度,这对于良好营商环境的建设非常关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