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季度,公募费率改革后的首批浮动费率基金正式起航。这种意在用制度捆绑基金相关各方利益的基金产品,被视为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行业痼疾的有益探索方式,业内对其寄予厚望。
从过去一年来的运行实践来看,该类基金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截至11月20日,首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均交出了正收益答卷,平均回报率超过12%,业绩领跑者成立以来收益超过40%。
如果对业绩表现进行归因,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基金公司重视,几乎都派出旗下实力派基金经理担纲管理。例如,景顺长城价值发现基金由该公司“实力担当”鲍无可管理,交银瑞元三年定期开放混合由公司旗下新锐基金经理杨金金管理,南方前瞻共赢三年定开混合由资深基金经理张延闽管理,大成至信回报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则由资深基金经理刘旭管理。
其次是市场因素。在9月24日大涨之前,招商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公司旗下浮动费率基金的净值已跌破0.9元。得益于过去一两个月来的市场反弹,基金净值纷纷上涨。
最后则是制度把投资者和基金公司的利益更好地捆绑起来,基金经理在操作上更为尽职、审慎。从这些基金的操作情况来看,除了中欧时代共赢混合和嘉实创新动力混合具有鲜明的科技成长风格,其余基金大多组合均衡,注重估值,买入的标的多为行业龙头股。在这种行稳致远的策略下,尽管过去一年来市场波动很大,但这些基金的净值整体波动相对较小。
同业绩相对抢眼相对应的是,首批浮动费率基金的规模整体不大。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这20只基金总规模不足70亿元,只有交银瑞元三年定期开放基金的规模为18.67亿元,有9只基金规模不足2亿元,有5只基金规模甚至不足5000万元。
从基金投资产业链相关各方来看,基金公司主要获取管理费,如果业绩超过约定的收益水平,管理费还可以增多;对于基金销售渠道来说,收益主要来源于申购费用和管理费分成;投资者买入基金的目的是获取收益。
从商业运营的角度来看,作为一类基金产品,从商业模式上来看,浮动费率基金只有规模做大了,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渠道才能有利可图,投资者也可以有更多的收益。事实上,只有让更多投资者持有并且获得较好回报,才能真正发挥公募基金普惠金融的功能,作为创新型产品的浮动费率基金,才能体现当初所期望的价值。
毋庸置疑,过去一年来,市场整体表现欠佳,即使业绩相对较好的权益类基金,规模也大多缩水,流动性欠佳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销售难度更大,这是制约基金产品规模增加的现实因素。
浮动费率基金如何做大做强?这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分析。事实上,只有让基金投资者、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等相关各方都获得合理回报,作为创新型基金产品的浮动费率基金,才能真正地发展壮大。
只有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理想才能枝繁叶茂,才能更有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