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交所网站消息,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定于2024年11月29日召开2024年第24次审议会议,审议的发行人是武汉宏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海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宏海科技募资额大幅缩水。其11月22日提交的招股书上会稿显示,公司此次计划募集资金1.34亿元,分别用于热交换器及数控钣金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家用电力器具配件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而在上一版招股书中,宏海科技披露的计划募集资金为1.88亿元。相比此前,宏海科技募资额减少约0.54亿元,缩水约28.72%。其中,补充流动资金从0.3亿元减为0.22亿元。
▌深度绑定美的的“双刃剑”
宏海科技主营业务为空调结构件、热交换器、显示类结构件等家用电器配件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
报告期内(2021年至2023年、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8亿元、2.53亿元、3.5亿元和2.3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62.63万元、2665.62万元、4871.99万元和4524.24万元。
虽然业绩保持平稳增长,但在整体规模上,宏海科技相较行业领先者仍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2023年行业龙头德业股份营收为74.8亿元,行业均值为27.8亿元,相比之下,宏海科技2023年营收只有3.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集团在报告期内始终占据着宏海科技第一大客户的位置。报告期内,公司向美的集团销售的金额占当期总额法下销售金额的比例分别为65.37%、70.92%、69.76%和74.86%;公司来源于美的集团的营业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81%、50.16%、46.53%和49.29%。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美的集团均位列宏海科技第一大供应商。宏海科技向美的集团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68.29%、72.97%、70.54%和72.29%。
销售和采购的双重依赖,使得宏海在经营上显得过于依赖于美的集团。而一旦美的集团的业绩波动或是战略调整,宏海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宏海科技也因此在风险提示中指出,未来,如果公司第一大客户美的集团由于自身原因或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不利变化导致其所需的空调结构件或热交换器产品全部自产,或者要求公司降低产品价格,或因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生产计划缩减,美的集团可能会减少公司业务订单量甚至终止与公司的合作关系,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
▌高估的毛利率?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注意到,宏海科技与主要客户美的集团存在双经销的业务模式。该业务模式下,公司向客户采购钢材、铜管、铝箔等主要原材料,并需要根据客户要求向其供应一定规模的公司产品。
根据招股书,对于双经销业务模式下产生的销售收入,宏海科技采用净额法核算,将向双经销客户销售时结转的营业成本中的双经销材料金额进行抵销,调减了相应的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
报告期内,宏海科技毛利率分别为30.35%、32.32%、33.09%和34.43%,毛利率较高,同期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均值基本上为十几个百分点。公司的毛利率水平远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是由于公司采用净额法核算境内在双经销模式下向美的集团和海尔集团销售的空调结构件、热交换器产品收入,在销售结转的成本中剔除了双经销材料的耗用金额,因此毛利率较高。
假设与同行业一样按总额法确认相关收入,则报告期内宏海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12.21%、13.08%、13.89%和12.95%,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平均水平相比并无明显差别。
宏海科技对此也表示,目前我国空调结构件行业已相对成熟,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行业内企业毛利率普遍较低。由于下游家用空调行业集中度较高,美的、海尔等知名家电品牌厂商的议价能力较强,且客户基本均通过公开招投标进行成本控制,公司空调结构件产品的利润空间存在进一步被下游大客户挤压的可能性。未来,随着公司境外收入增加、新客户及新产品的开发,如果按净额法核算的双经销业务模式收入占比下降,则将会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