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过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权益类理财产品吗?
9月以来,权益市场的良好表现带动含权理财产品净值回升,为投资者带来了不错的收益回报。近期,多家理财公司加大了“固收+”产品的创新和布局,通过多样化的“+资产”进一步丰富固收类产品体系。
不过总体来看,银行理财公司权益类产品占比依然很小。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及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当中,固收类产品占绝对优势(96.88%),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存续量微乎其微。
“虽然近期权益市场回暖有助于提升居民风险偏好,但是理财产品的目标客户群体普遍追求稳健收益,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光大理财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梁珉对记者表示,要吸引更多银行理财长期资金入市,建议适当拓宽银行理财销售渠道,吸引多元化风险偏好的客群购买不同风险层级的理财产品;大力发展个人养老理财产品,发挥其在长周期权益类资产配置中的独特优势。
引入多元化客户群体
梁珉坦言,即使是较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也倾向于将银行理财视为低风险资产类别,而将波动较大的资产归类为股票或基金。
面对这一现实,理财公司需要通过多层次策略提升含权产品的吸引力。一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帮助客户认识到含权产品在中长期资产配置中的稳定作用,减轻对波动性的过度担忧。二是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引入收益增强机制和波动控制方案,在保障收益目标的同时,进一步缓解客户对风险的顾虑。三是精准的客户分层和差异化营销也有助于提高含权理财产品的市场渗透率。
在梁珉看来,减弱短期市场波动对产品收益的影响、着眼中长期收益回报的一项重要抓手是养老理财产品。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特点在于其投资周期长,资金来源稳定,资产配置类型丰富。这些特性使得养老理财产品在长周期权益类资产配置中具有独特优势,从而能有效地提高银行理财长线资金在市场中的参与度和规模。建议未来进一步扩大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数量、类型和发行额度。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而言,在传统低风险、低波动投资需求的基础上,如何不断对客户需求进行分层,不断剥离出不同客户的风险收益特征,筛选出能够承担中高风险理财投资需求的客群,仍是各家理财公司未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梁珉表示,“当前,理财产品主要依赖传统银行渠道进行销售。销售渠道的局限性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群普遍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且对中高波动性理财产品的需求不足。”
针对销售端的问题,梁珉对记者说,希望未来相关部门可以考虑通过试点的方式,适度开放银行理财产品的代销渠道。这样能够引入更为多元化的客户群体,有助于逐步提高理财产品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比例。“比如,可以考虑在证券公司等渠道上线风险评级在三星级以上的中高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吸引更加专业的投资者群体。”
此外,梁珉还认为,可以借鉴公募基金通过基金投顾业务为投资者提供直接管理和丰富教育资源的模式,在银行理财行业试点开展银行理财产品投顾服务。解决投资者在选择和组合银行理财产品时的困难,也为他们提供专业、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财务规划。
走好稳定与创新“平衡木”
作为股票投资部的负责人,梁珉对含权理财产品的发展抱有美好期待。不过他提示,银行理财的销售渠道应加强投资者教育,尤其是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净值化和投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当投资者充分了解产品的信息,才能在面对市场波动时保持冷静,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应严格遵循适当性原则,根据每位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经验和财务状况,推荐合适的产品,确保投资者能够在自己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进行投资。”
梁珉表示,理财公司需在稳定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推动含权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进行投资者教育,进一步引导客户理解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核心理念,为含权理财产品的市场化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理财需求。
与此同时,梁珉直言,理财公司在权益投资方面的投研体系尚不完备,专业人才储备相对薄弱。“权益类资产的波动性与复杂性对投研团队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理财公司在此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以构建更加成熟的权益投资能力,支撑产品的长期稳定发展。”梁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