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湖北省襄阳市东津新区的王寨村,数台农机在汉江边的玉米地里穿梭作业。它们“吃”进秸秆,“吐”出粉末,为这片滩涂地均匀地铺上一层“绒毯”。
襄阳长禾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余海舟介绍,秸秆入地转化为有机肥,沤肥后再次检测土样,肥力达标即可播种土豆。改良后的沙土在第一年种植土豆时即可达到高产田标准,亩产可达5000斤。每年万亩土豆收获后,再轮作种植高粱和玉米,收成后的秸秆再还田,不仅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进一步提高了沙土的肥力。
位于鄂西北山区的襄阳市南漳县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也已完成83%。目前,当地正为农户配发有机肥以提升耕地质量。
“上午送来了3车有机肥,每车180吨,都是免费分发给农户的。”南漳县九集镇尤家岗村村委会主任梁德国按照每亩地300公斤有机肥的标准,组织村民有序领取。
南漳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中心工作人员王林涛介绍,土壤施肥需有针对性。各地配发的有机肥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科学配比定制的,播撒后每亩地可提升90公斤的有机质和12公斤的氮磷钾含量。肥力达标后再种植小麦,预计单产可提升50公斤至100公斤。
近年来,湖北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和治理耕地退化,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00余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六成以上。
针对土壤酸化、潜育化等重点问题,湖北实施了综合治理退化耕地的措施,包括施用石灰和土壤调理剂、推广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等。同时,还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目前,湖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从10年前的30%左右提高到了41%以上。此外,湖北还开展了轮作休耕和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以保护和提升土壤肥力。实施油—稻轮作项目后,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区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湖北耕地总面积同比增加81.08万亩,守住了6925.25万亩耕地和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红线,耕地质量呈持续向好态势,已连续5年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