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安
近日,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相继发布公告,宣布启动新一轮沉睡账户清理工作。此举旨在通过对个人长期未使用的银行账户进行集中清理,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据悉,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也是此次清理行动的重要驱动因素,长时间不活跃的账户可能成为非法资金的流动渠道。
伴随着金融行业不断发展,银行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多元的金融服务,人均持有银行卡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许多人名下持有多张银行卡。除了日常使用的两三张以外,很多没有被使用,这些账户逐渐被遗忘成为了“睡眠账户(卡)”。银行卡号和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一样,都属于重要个人信息,如果保管不当,极易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自己也有可能成为被电信诈骗的对象。
当前,电信诈骗、跨境赌博等犯罪形势严峻,而这些犯罪活动的实施离不开账户环节。随着银行已经加大了开户审核的力度,不法分子在银行开立账户的难度加大,于是,就会把目光聚焦到“睡眠账户”上。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户就有可能成为转移非法资金的工具,持卡人就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卷入电信诈骗案件,间接参与违法犯罪。
长期不用的“睡眠”银行卡,除了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账户费用,还可能为买卖银行卡账户和电信诈骗埋下隐患。这些“睡眠账户”主要存在的风险是易被非法利用,成为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具体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主动利用,即不法分子通过“养卡”等形式专门从事银行卡非法买卖交易;另一种则是被动利用,即个人用户闲置或丢失的银行卡被不法分子盯上。
随着打击金融犯罪的工作重点逐渐从事后惩治转移到事中监测,前置各项风险防范流程,银行账户、支付环节等逐步成为监管重点。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该项工作自2023年10月起,持续1年,由各银行机构对“沉睡账户”持有人进行提醒和通知。这意味着,你的“沉睡账户”即将被注销。
目前,在国内的监管机构要求下,各大商业银行正在执行着“断卡行动”以及“清理行动”。银行清理“睡眠账户”等异常账户,是积极响应“断卡行动”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可以提升机构自身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合规性,防范风险。就个人用户而言,要树立两类意识:一类是账户盘点意识,定期梳理个人名下账户及资产状况,养成查账记账的良好习惯;另一类则是风险管理意识,在密码设置、账户登录管理等方面加大保护措施,冗余账户及时注销,以减少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风险。相信通过多管齐下,终将铲除利用“睡眠账户”进行金融诈骗的土壤。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