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论坛以“开放科学勇立潮头”为主题,共设置14场分论坛,专家学者和业界嘉宾围绕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前沿性、热点性话题进行讨论。多位重磅“大咖”发表最新观点,嘉宾代表就开放合作、人才培养和大湾区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纷纷建言献策。一系列精彩项目路演和合作签约仪式同步举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武威、方晴、刘春林、黄岚
昨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开幕。当天,多场分论坛在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举行,包括先进能源技术分论坛、中韩氢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合作论坛、人工智能分论坛暨第五届中国(广东)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信息通信分论坛等。
推动高端科学仪器与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
在“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器械”分论坛上,学者们围绕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器械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创始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表示,随着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突破,科研仪器的功能和性能应该得到显著的提升,期待能看到更多颠覆性的成果。目前,国家正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高端科学仪器和高端医疗器械的高质量发展。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高端科学仪器与医疗器械领域迅猛发展,高端科学仪器与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不仅需要深厚的科学积累,更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描绘先进能源技术的“跨界”未来
作为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的分论坛之一,先进能源技术分论坛着眼于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以及化石能源的创新利用等能源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以及储能技术、电动汽车、智能电网、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前沿低碳技术,邀请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科学家共聚广州南沙,探讨技术挑战、分享创新成果。
在题为《先进储能电池技术的研发进展》的报告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成会明强调,必须通过储能技术来有效平抑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本征波动性,提高能源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
成会明指出,目前锂离子电池在电化学储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其难以满足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需求,因此,需要发展其他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在报告中,他阐述了区别于锂离子电池的高安全、可持续的几条高效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路径。
中韩氢能领域合作将在湾区加速落地
在昨日下午举行的“中韩氢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合作论坛”上,中韩两国科技、产业、金融领域的10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和机构代表开展交流研讨。10家韩国氢能源科技企业代表轮番登台路演,与中国氢能领域专家、投资机构以及技术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对接。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GSTMR)、在华韩国创新中心(KIC中国)共同主办。论坛上,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与在华韩国创新中心(KIC中国)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翻开合作新篇章。双方将按照此次论坛达成的共识,全力协调各方力量,每年定期举办相关方面的高层次研讨活动,进一步推动相关科技成果在大湾区加速落地转化。
近年来,广东通过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氢能产业发展,在绿氢制备、加注机和加氢站生产建设、氢燃料电池生产及应用等方面拥有领先优势。
目前,广东在氢能领域已初步形成“政、企、学、研、用”一体化格局。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韩科技合作已经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各个领域。
韩国研究财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赫表示,随着广东省氢能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韩国研究财团期待韩国的氢能企业在中国市场大展身手。
顶级专家共话人工智能发展
“有人说,今年是诺贝尔奖的AI元年,因为今年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都给了AI研究的学者。是不是这样?我的答案是NO。”在昨日下午举行的人工智能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作了演讲,他认为,所谓的“诺贝尔奖的AI元年”要倒推到1978年从事逻辑推理研究的诺奖得主西蒙教授,他开发了通用推理机,里面的算法叫作决策算法,这一算法帮助他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刚刚评选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高文团队的“国产E级高性能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项目荣获全省唯一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项目开展了基于国产NPU的E级智能计算架构与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了中端GPU生态的国产替代问题。高文院士表示:“中国的人工智能需要自己的大模型去做,当然也需要自己的算力来做,鹏城云脑会为中国的大模型提供最好的算力支持。”
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政府友谊奖得主亨利·赫曼因·拉德曼就人工智能与半导体的“双向奔赴”话题展开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将来也可以帮助半导体的生产,以让我们设计出一款更先进的芯片,但这里也有很多技术挑战,我们需要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来完成这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