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博会”)在广州开幕。记者在开幕当日了解到,为期4天的本届中博会聚焦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数字化转型主题,共设置了8个展厅,总展位数近2800个,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877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最新产品和发展成果、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产品和解决方案等。
加快转型:以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发展
在本届中博会的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介绍了即将印发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下称“行动方案”)。
在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方面,提到了分别支持100个左右城市,4万多家中小企业深度改造,纵深推动工业大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强化数字赋能也成为重点任务之一,行动方案提出建设一批适用于中小企业的重点行业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赋能,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管理和利用能力,加强数据资源开发等。
作为本届中博会的重要活动,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共同主办的中小企业数字化“链式”转型活动也于开幕当日举办。
近年来,广东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招,创新探索了从“单点突破”到“链式改造”的实践模式,分类支持大型企业率先打造转型标杆、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应用、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改造,形成“单点突破、以点带面、串珠成链”的生动局面,累计推动超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8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帮助广大制造业企业增收增利和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中博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小企业打开了进入中国市场的通道,在展商看来,哪怕一张桌子大小的展位也能撬动中国大市场。
在马来西亚榴莲产品展位前,黄国隆忙得不可开交。虽是首次参展,但黄国隆公司的产品已先后进入湖南、广西等地。黄国隆祖籍广东,这些年经常回广东探亲,广东的变化、中国的变化他看在眼里。“中国的汽车工业非常发达,在马来西亚,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卖得很好。”
展区外,一场汇聚了中国与东盟政府部门官员、企业代表、协会代表以及行业人士的中小企业产业链商务对接会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合作提供了平台。
记者探营:工业机器人可进一步拓展功能
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是广州本土成长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展现场展出的工业机器人不仅可以用于工业、制造业等传统领域,还可延伸至医疗护理等新兴领域。展位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业生产、科研实验室等场景中有大量重复性的劳动工作,工业机器人可以解决人员管理、生产效率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功能,以满足更多行业的需求。
今年,广州入选2024年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名单,聚焦企业需求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链式”转型,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然而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让企业找到转型着力点,降低成本和技术门槛?在现场,专注于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制造系统与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广东玛斯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用“1+1+N”模式给出了答案。
广东玛斯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瑾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两个核心,一是找到转型的变革点,即解决怎么转的问题,改变以往的作业模式;二是找到转型的工具。“1+1+N”模式为中小企业建立转型“数据库”,通过对转型共性场景的分析提出转型图谱和方案,也大大降低了企业转型的投入成本。
广州实践:全力以赴营造更优发展环境
自2004年在广东广州创办以来,中博会累计参展企业达5.4万家,进场客商和观众超过392万人次。
广州一直以来全力以赴为中小企业营造更优发展环境,财政投入10亿元支持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投入近8亿元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
同时,广州也在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下足功夫。一方面,强化数字化产品供给水平,打造“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清单。另一方面,引进培育树根互联、赛意、亿迅等3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打造15家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4家(其中今年新增10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84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686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6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在工信部2023年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广州位居全国第四;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估12个一级指标中,广州有8个一级指标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