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1-16 06:38:19 股吧网页版
华夏时评:政策循序渐进 增量还有空间
来源:华夏时报

  一系列存量政策正在发挥作用,一揽子增量政策还有更多在路上。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系列数据显示,10月份,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消费、服务业、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升。

  不过,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偏弱,市场对更多的增量政策还有期待,而实际上,更多的一揽子政策确实还在路上,只不过,市场应该逐步适应政策出台的节奏,循序渐进,总有空间。

  仔细复盘一系列财政政策的出台过程,就能很好地理解到这样的一个节奏,更好地调整对增量财政政策的预期管理。

  时间回到10月12日,市场关注度尤其高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明确给出了四个方面的一揽子增量政策:

  一是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二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三是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四是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

  蓝佛安部长强调的这四点,是当时已经进入决策程序的政策,而逆周期调节绝不仅仅是这四点,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时间再进到11月8日,市场关注度也尤其高的全国人大办公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被批准之后,财政部蓝佛安部长再度出席并回答提问。

  蓝佛安部长表示,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是党中央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确保经济财政平稳运行,以及地方政府化债实际等多种因素,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

  这里有两个要点值得关注,第一,蓝佛安部长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他在10月12日的发布会上把这项化债政策比作是一场及时雨;第二,蓝佛安部长进一步阐述了,他在10月12日新闻发布会上说过的“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国政府还有较大举债空间,一是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二是从举债用途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资本性支出,支持建设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很多资产正在产生持续性收益。

  在这样的基础上,一揽子的财政增量政策的发布,是循序渐进的,是有自己的节奏的,是还有很大的增量空间的。

  蓝佛安部长在1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明白给出了正在积极谋划的下一步的财政政策:比如,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等等。

  这边话音刚落,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11月13日就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明确多项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11月15日又有消息,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由最初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进一步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即使这样,梳理蓝佛安部长在10月12日和11月8日提及的增量政策,截至目前,还有尚在酝酿有待加快推出的,而更值得期待的还是在明年。

  如何“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将给市场更大的想象。关键的是,市场必须适应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政策节奏,不要着急“毕其功于一役”,不仅要对政策的力度和空间有信心,也要对市场自身的能动性有信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