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十五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须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一是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一方面,探索建立城市群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跨地区投资、地区生产总值、财税等利益分享机制构建,完善共建共享、协作配套、统筹互助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体系。鼓励各城市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活动,构建开放高效的城市群创新资源共享网络。另一方面,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推动城镇间产业整合与园区共建,理顺城市群、都市圈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各城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格局。
二是优化调整区域政策体系,以区域板块合作推进江河海联动。以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增长极串联形成的沿海经济带,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串联形成的长江经济带,以及由兰西城市群、郑西地区双城合作带、山东半岛城市群串联形成的黄河经济带,共同构筑中国江河海联动的“π”字形发展主轴。一方面,鼓励支持各级政府共同制定涵盖多部门、横跨多地区的综合性区域发展规划,探索设立江河海联动的区域协调发展联席会议,汇集多方力量,共同研究并解决重大协调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与监管体系,降低企业跨区域运营成本。建立健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跨区域流动与创新创业。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区域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三是合理实施差异化区域政策,完善“钻石菱形”地区协调发展机制。由沿海经济带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流域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同构成大“钻石菱形”空间协同发展格局。同时,以成都、重庆、武汉、郑州、西安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节点,联动西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所形成的区域城镇化空间形态,共同构成了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小“钻石菱形”。一方面,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对大小“钻石菱形”地区的欠发达省际毗邻区域,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提供税收优惠及金融支持,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对生态敏感区域,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鼓励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另一方面,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通过财政拨款与社会捐赠设立区域发展基金,配套地区税收返还与转移支付政策,支持“钻石菱形”地区欠发达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稳定的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投入机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财经研究所所长,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