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东的练江之滨,沿岸居民与练江的关系经历了多次变化。
曾经,练江河水清澈,蜿蜒如练,当地稍微年长的人,都有过在练江游泳嬉戏的经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沿岸人口密集,纺织印染企业林立,导致练江污染严重,人们开始疏远母亲河。当地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曾说,面对《我的家乡》这样的作文题目,都不知道怎么教孩子们写。
经历数年整治,在江畔运动、泡茶的人又多了起来,热闹的龙舟赛也再度上演。在练江与当地居民“重修旧好”的背后,有这样一支国企治污军团,不仅将污水处理管网修到居民家门口、印染园区内,还将尾水排水作为重要的生态补水“反哺”母亲河,促进练江水质持续稳定达标。
这支国企治污军团便是广东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环保集团”)。五年间,广东环保集团在练江流域累计新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2191多公里,共建成和运营污水处理厂1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5万吨/日,打造了环境综合治理的“练江模式”。
起步:厂网建设提速补上生态“欠账”
流经广东揭阳和汕头两市、流域人口达467万的练江,曾是广东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练江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被称为“臭黑江”“黑龙江”。
转折发生在2018年,广东打响河流污染防治攻坚战。自此,广东环保集团肩负起练江流域70%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推动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速,开启了练江的“变形记”。
在练江治理中,断面水质成了最直接的风向标。在练江即将流出揭阳普宁的东北面,坐落着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对练江青洋山桥国考断面稳定达标起到关键作用。
“整个普宁市区的日污水排放量大约为30万吨,我们目前就承担了23万吨的处理量。”广东环保集团下属广业环保揭阳练江枫江项目指挥部副总经理张锦航用一组数据来说明治理成效——COD、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削减率均达90%,出水平均指标达到Ⅳ类水标准。
“一二三期建成投产后,还是有能力缺口,导致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水外溢”,为此,广东环保集团将原有污水处理厂产能由原来的15万吨/日提升到18万吨/日,实现超负荷运行。2021年,设计规模为8万吨/日的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四期项目仅用半年时间就建成,开始发挥减排效益。
在下游的汕头市,练江流经潮南区和潮阳区。“治理前,被污染的练江黑臭如泥,路人经过都是掩鼻而行”,从小在练江边长大的黄燕华,如今担任广东环保集团下属广业环保练江(潮阳潮南)项目部总经理。目前,经过悉心治理,两区城镇污水的处理率从原来的不足20%提升至95%。地表水水质由劣Ⅴ类改善至Ⅲ类水标准。
黄燕华透露,练江(潮阳潮南)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以处理能力达3.8万吨/日的潮阳区谷饶污水处理厂二期为例,从动工到建成通水,建设时间仅有300天。他们耗时约一年半,投资约78亿元,建成7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和1座工业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达584公里。
织网:加密雨污分流管道等“毛细血管”
位于练江流域的普宁市占陇镇定厝寮村,过去,污水都是沿着街边排水沟流向低洼地带,未经处理就直排练江干支流,村民一出门,就会闻到刺鼻的臭味。
2018年,随着练江治理的推进,定厝寮村投入600多万元建设雨污分流工程,并铺设了1.8万米的污水收集管网,污水收集率超过90%。定厝寮村党支部副书记杨杰向记者介绍,对于未建房的宅基地,村里都预留了管网接口;村民建房时,必须配备三级雨污分流化粪池,位置也要便于与村里的污水管网接通。
像定厝寮村一样,普宁市内的一些村落也一度面临污水收集率低的问题,即便收集到足够的污水,由于没有清污剥离和雨污分流,也会导致主管网高负荷运行。“如果不加以区分,一旦遇上下雨,污水处理量就会激增。”广业环保揭阳练江枫江项目指挥部总经理李立楷告诉记者。
实际上,当地污水管网的建设,要远远早于污水处理厂,但过去的管网只是解决单个街道和村落的排污问题,未能形成一个系统,无法连通起来形成更大的网络。“因此,我们要织一张完善的大网,将镇街的污水都引到污水处理厂来,再逐步把这张网织密织实。”李立楷表示。
2022年,广东环保集团推动实施练江(普宁)二期建设项目,计划建设次支管网、雨污分流管道等“毛细血管”1248.36公里,完善练江流域普宁段污水管网系统。目前,已全部完成具备实施条件的次支管网建设任务,实现普宁市区次支管网覆盖率超过85%。
随着管网的延伸,许多村民的排水习惯也发生变化。“从以前对流域治理及雨污分流没有概念,到现在家家户户,甚至老人家都知道要对雨水和污水进行分离,人们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李立楷对此深有感触,“练江治理,归根结底受益的还是一河两岸的老百姓”。
溯源:印染企业入园破解污染难题
这些年来,潮阳区污水处理厂厂长林涛养成了一个新的工作习惯,即用手机浏览练江流域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集中管控平台上的实时数据。只要轻点屏幕,进水出水流量和COD值、pH值、总氮磷含量等污染物浓度指标一目了然。
这一数字化工具,成为练江治理源头防控的利器。“如果进水指标波动太大,也会导致处理结果不达标。除了第一时间从工艺上稳住指标外,我们也会与地方政府联动,及时排查是否存在有工厂偷排或鱼塘尾水直排的情况。”林涛介绍。
对于印染企业林立的汕头而言,要进行源头截污,必须对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进行分类治理。与生活污水不同,工业污水排入管网时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以上;同时,污染物通常较难降解,油含量较高;此外,水量波动大,不仅在一天中存在水量峰谷,而且淡旺季明显。
2018年以来,潮南、潮阳的纺织印染园区建设加快,推动企业入园集中生产、集中治污。以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为例,园区计划引进印染企业51家。2023年,随着位于园区内的潮阳区印染园处理厂投入运营,这些企业产生的污水集中汇入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治污、统一管理”要求。
“这里每天需要处理6.21万吨工业污水”,广东环保集团下属潮阳区印染园处理厂厂长许瑞东向记者解析了工艺流程上的多个细节——配套工段增设的气浮除油池,有效解决了来水高温的问题;对于水量波动及其带来的水质波动,前端的预处理段设有一个调节池,以实现来水的水压水质均质化。
反哺:尾水变身“生态活水”重回练江
练江天然水源不足,缺乏自我净化能力,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因此,除了以污染治理为练江“减负”外,还要通过生态补水让其焕发生机。现在的练江,每天超85万吨的尾水排水成为重要的生态补水,对水质持续稳定达标起到关键作用。
在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鱼池里的水清澈见底,几条小鱼来回游动。很难想象,池中的水是由生活污水净化而来。在哗啦啦的水流声中,经过最后一道工序紫外线消毒的水流从池中腾涌而出,凑近也闻不到丝毫呛鼻的气味。
达到Ⅳ类水标准的尾水,最终的归宿是“反哺”母亲河练江。站在出水口旁,广东环保集团下属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厂长陈暹生表示,这些尾水将补水至练江的上游支流,即流沙新河和流沙中河,日补水超23万吨,用于提升河道自净能力。随着水质得到极大改善,停办12载的“贤德揭阳”端午龙舟竞赛(表演)活动也在2019年重返练江。
在汕头,走出潮阳区污水处理厂,就能听到尾水排出的巨大水声,不间断地为连通练江的护城河“补水”。7公里之外,练江从潮阳区的海门湾汇入南海,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就设置在此。今年1-8月,该国考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
“如今,护城河边水清景美,周边居民常来散步、钓鱼,每年上半年还能欣赏白鹭群飞的美景,特别是附近的潮阳城南口美社区,美得像是一座生态公园”,黄燕华表示,治理后水清如玉的江景,也带动了附近楼盘房价上涨。
下一步,广东环保集团将持续围绕“大环境”主业精耕细作,统筹“全生态”治理,构建“全产业链”布局,切实扛起全省环境综合治理主力军重任,为建设绿美广东作出更大贡献。
出品人 | 任天阳
总策划 | 林海利
总统筹 | 孙璇
统筹执行 | 吴江张爱丽黄婷胡彦
文 | 记者黄婷胡彦张爱丽通讯员袁欣张纯陈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