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政策“靴子”落地
“不确定”转变为“确定性”
11月影响资产配置的三大宏观脉络逐渐落地:一,美国大选中特朗普当选;二,美联储宣布降息25BP;三,人大常委会议发布会宣布“6+4+2”化债方案。
在此期间,全球资产呈现“特朗普交易”、政策博弈,以及高波动的特征。但随着重磅政策的落地,“不确定”转变为“确定性”,VIX波动率逐渐下降至低位水平,资产交易重新回到基本面的轨道。
核心脉络1):以史为鉴,美国大选是重要一环,但不是全部
从2016年“特朗普交易1.0”去看,市场表现主要分为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四季度,特朗普意外当选,扩张性政策预期升温,滞涨和避险是这一阶段的主旋律。从资产表现去看,绩优股、美元受青睐,非美货币贬值,美债和黄金回调,而其他国家股票市场“以我为主”,是典型的“特朗普交易”特征。
第二阶段:2017年,美国国内减税,经济相对优势不明显的全球经济复苏阶段。此时,美元贬值,长端美债收益率的下降,而非美市场、科技股表现尤为突出。在此阶段,经济的相对优势主导了资产价格的变化。
第三阶段:2018年,全球经济放缓、美国经济韧性、美联储加息,叠加贸易摩擦升温的阶段,这一阶段成为了风险资产的“噩梦”。美元大幅升值,美债收益率居高难下,而全球风险资产表现惨淡,连黄金也不能幸免遇难。只有医药生物及公用事业等防御板块出现了正收益。
第四阶段:2019年,美联储宽松,贸易摩擦降温,经济逐渐企稳的阶段,降息和宽松是重要因素,长债,黄金,科技、可选消费和地产股表现都不错,最后是新兴市场补涨。
可以看出,“特朗普交易”是多维度的,大选是重要一环,但不是全部。
核心脉络1):“特朗普2.0”时代
“再通胀”的概率上升
美国总统在关税、外交和移民方面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基本不需要国会的授权即可实施相关政策,而税收政策的落地则需要共和党掌控参众两院。
基于对国内减税,增加赤字的政策,未来美国“再通胀”的概率上升。从大类资产的角度,美元、黄金、比特币等资产在长期或相对较优。
核心脉络2):美联储降息25BP
未来路径存在不确定性
2024年11月美联储降息25个BP,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对各类资产的波动影响相较有限。降息主要反映出美联储对当前经济增长放缓风险的持续关注,市场的焦点也已逐步转向特朗普胜选后的政策走向,以及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的预期。当前,市场已经开始计入美联储降息或在2025年放缓或暂停。
核心脉络3):国内政策持续加码
“6+4+2”化债方案落地
财政部披露2023年底存量隐性债务余额约为14.3万亿,计划2028年降为2.3万亿,意味着5年内有12万亿的化债规模。一是增加6万亿元专项债券限额置换隐性债务,分三年实施;二是连续5年从新增专项债限额中安排8000亿元用于化债,共4万亿,是对常规专项债限额用途的扩围;三是, 2万亿棚改存量隐性债务仍按原合同偿还,由于是2029年及以后到期,因此降低了2028年之前的还债压力。
此外,增量政策仍有想象空间,如发布会上提到的提升赤字空间、专项债扩容扩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容扩围加大对科技、民生支持力度等。
核心脉络3):政策加码仍在验证期
给予市场足够想象空间
当前,国内政策加码仍有博弈的空间,市场或将围绕政策进行交易。一方面,政策超预期或对应的是,顺周期和牛市弹性方向的机会;另一方面,若政策相对积极,结构性机会下关注春季躁动。当然,若赤字率目标相对较低,市场或重新回到防御模式。
股市交易边际改善,债市交易基本面弱势
当前,股债交易的逻辑并不相同。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只要有边际的改善,就会体现在价格层面上。特别是近期政策的变化,带来各路增量资金入市,市场已从“熊市思维”逐渐过渡到“牛市思维”。而债券市场更看重基本面的变化,即使目前政策出现边际改善,但基本面的修复并非一蹴而就,而在货币相对宽松的市场下,债券市场先反映的是流动性宽松,基本面偏弱的逻辑。
对市场主线的坚持与妥协,采用“哑铃型策略”配置
哑铃策略通过在两端进行投资,分散了风险,同时也在市场波动时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收益。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成长+价值的哑铃型配置策略,能更好的适应流动性变动,以及政策驱动的市场结构变化。对于债券市场而言,货币宽松的背景下,短端品种的确定性更强,但在供给压力落地前,长端品种或仍有一定的交易性机会。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