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10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数据显示,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52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51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5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6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83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997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987亿元。
具体到10月份来看,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000亿元,同比少增238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6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9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0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7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694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分部门看,对公贷款弱增长,零售贷款投放景气度开始回升,票据支持力度加大。伴随促消费政策加码以及楼市回暖,年初以来信贷结构中的“企业强、居民弱”的格局有所改善。
社融方面,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13万亿元。另外,初步统计,2024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3.45万亿元,同比增长7.8%。
从10月份来看,当月新增社融13958亿元,同比减少4483亿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0月份企业债净融资约1000亿元,基本同去年同期持平。10月份中国政府债券净融资约1万亿元,同比少增5000亿元,主要是去年年末增发国债带来了较高的基数,使得本月政府债融资分项由此前的拉动项转为拖累项。考虑到后续化债背景下新增的地方债务限额大概率在年内完成使用,预计政府债分项将持续支持社融。
此外,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71万亿元,同比增长7.5%。狭义货币(M1)余额63.34万亿元,同比下降6.1%。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前十个月净投放现金9003亿元。
明明认为,9月末部分资金由理财等资管产品向权益市场回流,且在10月份并未流失,因此继续支持了M2表现。M1同比增速触底回升,这一方面和政府债落地运用有关。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政府债发行高峰后,发债资金逐步开始拨付使用,财政存款向地方机关单位、企业账户转移会形成阶段性活期资金。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需求端的刺激政策开始发挥作用。10月份房地产市场交易数据有所回暖,居民购房需求释放,资金从居民账户转移为房地产企业的活期存款,带动M1数据改善。
“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伴随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持续落地显效,货币活化程度明显提升,居民端信用向好改善,金融数据呈现结构性亮点。”温彬说。
展望后期,温彬认为,化债落地缓释地方债务风险;伴随财政资金加快支付,将对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形成有效支撑;特别国债仍在发力期,支持设备更新和制造业增速;“白名单”扩围和保交楼加速,也有望助力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这些因素均将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定信用。同时,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短期内不会改变,货币政策有望继续保持较强力度,为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银行补充资本、优化税收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发行地方专项债支持回购存量土地等财政政策也将陆续推出,未来政策协同效果将逐步显现,在激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同时,也将带动金融机构资金投放能力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