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酷的‘三全’路,河南能否来一条?”
今年10月21日,大河财立方以此为题,实探并介绍了宁夏乌玛北高速这一交通运输部示范工程“全路段、全断面、全层位”利用工业固废的情况,展示了河南在这一领域的有益探索及成效,获得省内外交通运输行业、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作为全国产废较多的省份之一,河南固废综合利用具体情况如何?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媒体舆论引导功能,利用好黄淮实验室这一高能级科研平台,充分展示河南在固废综合利用领域的探索成果,探讨促进固废综合利用创新升级、制造升级、扩大应用的有效路径?”在这样的初衷之下,11月5日,黄淮实验室联合大河财立方主办的“河南固废道路综合利用座谈会”在郑州召开。
会上,来自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河南交通投资集团、黄淮实验室、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中心、河南省中工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研院)、大河财立方、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中铝中州铝业等单位的嘉宾,聚焦固废综合利用“能用”“敢用”“想用”三大关键问题,坦诚剖析问题、深入交流经验、凝聚了更多共识。
大宗工业固废产品化利用
面临多重挑战
河南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置利用情况如何?
座谈会上,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中心高级工程师周小莉介绍,在危险废物方面,近几年河南省危险废物产生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已经从2018年的221.4万吨,增至2023年的387万吨。
“总体上,河南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总能力已高于危险废物产生总量。”周小莉说,有色金属类危险废物、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精(蒸)馏残渣、铝灰(渣)、废催化剂、废包装桶等总利用能力较充足。但垃圾焚烧飞灰、工业废盐等类别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能力较弱,特别是危险废物中贵金属的单质金属提纯能力不足,废电路板的深度利用金属提纯能力不足。
而一般工业固废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摸清整体情况。但近年来,我国通过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用于生产建材等产品化利用和修筑路基等多种途径,持续加大综合利用的力度。
当前,我国典型大宗工业固废产品化利用面临技术制约、再生产品标准缺失、应用市场和运输半径有限等多重挑战。与庞大的产生量和历史堆存量相比,工业产品化利用量较为有限,亟待在探索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大规模综合利用上下功夫。
周小莉介绍,从国家层面来看,下一步将以防范环境风险为重点,寻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积极探索通过井下充填、生态修复、修筑路基等消纳渠道,稳妥推动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安全规范利用。同时,探索建立科学论证、制定规范、上报备案、主动公开、全程监督的综合利用监管程序。在查清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现状,确保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制定综合利用规程,报管理部门备案认可,同时接受公众监督,严格全过程监督,着力推动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的利用处置。
黄淮实验室:
聚焦五大建设方向,推进河南固废综合利用
近一段时期以来,河南出台一系列文件,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动全省循环经济体系提级、提档、提质、提效。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件中,2023年7月揭牌成立的黄淮实验室,被多次提及。
比如,2023年12月印发的《河南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就建设创新引领型研发平台,提出“支持黄淮实验室建设低碳绿色循环先进技术国家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今年7月,在《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快推进黄淮实验室等建设,以加强科技支撑。
座谈会上,黄淮实验室主任助理张敬申介绍,实验室的设立,打通了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循环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全链条的科学研究创新。
按照要求,实验室建设主要聚焦于5个方向,包括科技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大型模拟装置和公共技术平台、创新创业人才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以产出一流原始创新成果、攻克一批一流前沿关键技术、建成一流创新平台和应用研发中心、凝聚培育-一流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并落地一流优质项目、孵化一流科技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为推进产业应用,黄淮实验室绿色低碳新材料研究中心于今年4月应运而生,该中心专注于低碳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的研发及应用,并提供新型城市服务及工业固废整体解决方案。
黄淮实验室绿色低碳新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危鹏介绍,聚焦推进产业化落地,目前中心已经汇聚国内外多所高校及材料行业顶级专家资源,在强化研发的同时,推动固废基新材料在安全评估、环境评估标准规范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危鹏看来,河南固废种类多、产出量大、综合利用场景丰富,具备通过固废基新材料研发应用,引领全国固废综合利用。接下来,将通过在各地合作建设中试基地,推动形成稳定的固废基新材料供应,让各方受益,加速河南无废城市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
聚焦固废道路综合利用三大问题
推进固废综合利用,实际上主要是三个问题,能用、敢用、想用。当天座谈会对话环节,主要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
1)如何能用?
让固废摇身一变成为能用的新材料,需要研发驱动。这个过程,难吗?科研院所做了哪些探索?还需要怎么做?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院长、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副院长管学茂:
在固废综合利用研究方面,这二三十年来,我们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唯一遗憾的就是落地产业化不够。
在技术层面,“能用”不是问题,它更多是敢不敢用的问题。
比如,20多年前,我在焦作就跟中州铝业针对赤泥的资源化利用进行研究。赤泥是生产氧化铝产出的固废,大家往往会担心它的放射性和碱含量,对环境有没有影响。
就焦作产生的赤泥来说,我们检测的结果,显示它是可用的。但要真正落地,无论拿多少检测数据去证明,相关方面仍然比较谨慎。
推进固废综合利用,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和规范,让想用者敢用。
中铝中州铝业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向前:
作为产废企业,我们在推进能用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其一,比如就赤泥的综合利用,针对不同行业,我们加强了对赤泥进行前期的加工预处理,方便用户使用。
其二,实现能用,需要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我们主要做了从三个环节去实现能用:前端减量化——在前端把低品位矿石杂质去掉;中端高值化,提取铝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稀贵金属,进一步降低赤泥的杂质含量,提高固废利用价值;末端产品化,通过产业化手段,将赤泥变成适配各行各业的产品。
河南省中工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晓果:
早在2018年,设研院就开始进行工业固废基胶凝材料、路基路面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特别是高速公路“13445工程”实施后,固废综合利用成果在河南多条高速应用,效果良好。
实现能用,确实需要大量试验和不断工程应用验证。在利用方面,一种是大规模利用,主要是经过处理后用作路基等填料。另一种是高值化利用,生产固废基胶凝材料、低碳土壤固化材料等,用于替代水泥。
实现能用,设研院在工业固废基胶凝材料替代水泥、石灰方面做了规模化应用,在上罗高速、许信高速、沈皖高速等项目已累计应用8万余吨,应用效果良好,相关发明专利获第四届河南省专利奖二等奖;2023年底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批复了长垣至修武高速公路封丘至修武段等在建高速公路作为河南省绿色低碳公路示范项目,大力支持包括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低碳技术应用。
正是有了在多条新建高速公路应用实践的成功案例后,相关技术被纳入交通运输厅和科技厅科技成果推广目录。作为设计咨询单位,我们一方面是积极开展研究和应用,另一方面是推进地方标准编制工作,并根据实际工程应用情况和技术发展更新,已实现《公路工程工业废渣复合再生材料稳定土施工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修订,让固废基胶凝材料“有标可依”。
就近年来的实践看,通过技术手段处理,一般工业固废能满足在道路上的综合利用相关指标要求。因而在技术层面,多数情况下确实能做到“能用”。而且,就意愿上来讲,产废单位和应用单位都较为积极,前者有处置的需求,后者有利用固废解决取土难、土质不达标问题的需求。
黄淮实验室双碳与ESG创新中心副主任徐红:
固废综合利用,在降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行业占碳排放总量的16%,着眼于道路绿色化建设,通过绿色低碳新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的能减少碳排放,进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比如,以利用工业固废生产的低质聚合物胶凝材料为例,它可以替代传统的水泥,实现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更低的碳排放。未来,如果将绿碳指标进行交易,还能使企业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
在道路绿色转型过程中,还可以去结合产业链的上下游,通过协同合作,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在绿色然后低碳转型道路上的发展。
双碳与ESG技术创新中心是河南省在双碳ESG领域的重要研究与创新的平台,中心将通过深入研究双碳与ESG领域的科学问题、技术挑战和产业应用,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技术创新支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的发展。
2)如何敢用?
敢用的前提,包括材料的稳定、环境的安全和标准的规范。
目前,敢用的前提都具备吗?如何才能让用废单位敢于使用固废综合利用的成果?
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工程技术部副经理刘洪涛:
目前,在固废利用方面,我们主要是两大应用场景——
一是在建项目上,因地制宜开展固废利用,解决路基土源不足或土质不达标的问题;二是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方面,对道路运维中的铣刨废料,再生利用。
虽然这些固废材料做到了能用,但应用层面也有一些难题。比如固废材料综合利用的技术标准,尤其是验收标准,下一步希望黄淮实验室等科研单位,在标准建设方面多做工作,为固废综合利用提供更好支撑。
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工程技术部正高级工程师李光辉:
目前建材和交通基建领域是消纳大宗工业固废的主要途径。相比建材领域,交通行业的大规模利用,仍需要完善设计、材料及验收等标准体系的建设。
多数项目的前期设计,更多采用的是传统原材料。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就需要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去解决现实问题。这样就会涉及设计变更的问题,这个过程相对复杂。因而,更理想化的状态是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使用固废材料的利用。要做到这一点,最好在设计规范中就明确这些固废可以利用。同时,后期的检测验收也应该有相应的标准。
从交投集团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通过固废综合利用,在解决工程项目建设痛点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院长、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副院长管学茂:
做到敢用,一方面需要研发单位,让材料能用。
另一方面,敢用是一个关于责任和标准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基于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的成熟度和社会应用需求的急迫性,在严格把好国家标准、应用标准关,进行规范管理的同时,完善相关规范和标准,让固废能更高效地用起来。
总的来说,近年来,可以看到河南越来越重视固废综合利用问题,也有很多投入。河南的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并不落后,但是推广、应用、落地远远不够。
这需要社会产废单位、用废单位、科研部门和政府合力推动。
3)如何想用?
河南出台一系列文件,就是要推动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
这无疑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固废综合利用,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河南还应怎样加快推进固废综合利用?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二级调研员刘同兴:
从国家层面到省域层面,无废城市建设和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都是当前和今后将持续推进的重要工作。
近期,国家相关部门还将对固废综合利用情况进行调研,要求努力探索几种比较成熟、易于推广的综合利用模式。
解决敢用、想用的问题,需要加大标准、规范的配套。同时,为了扎实稳妥推进,还需要做到科学论证、制定规范、上报备案、主动公开、全程监督。
不论是管理部门,还是技术单位、应用主体,都应该有更强的主动性,更好推动固废综合利用工作。
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工程技术部副经理刘洪涛:
对固废进行综合利用,应用单位肯定是想用的,它能解决工程的“卡脖子”问题。
作为企业,我们认为,影响想用还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固废材料能否满足使用的质量要求,二是怎么通过固废材料对传统材料的替换,实现更好的节能减排、成本控制。
此外,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设计变更的审批,满足相应的验收标准规范,这也是企业关注的。
黄淮实验室绿色低碳新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危鹏:
道路是固废综合利用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
就河南没有专门针对交通领域生产固废基新材料的情况,目前,我们已经与相关单位合作投用生产基地,解决了产废方无法更好处置,用废方无法取得高质量且稳定的产品供应的难题。
这就是为什么黄淮实验室特别注重产业应用,我们需要让“能用”的固废基新材料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应用层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规范。黄淮实验室作为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唯一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循环领域的省实验室,在推进固废综合利用方面,也愿意发挥衔接各方的作用,推动相关进程。
中铝中州铝业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向前:
就拿赤泥这个困扰铝工业200多年的难题来说,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已经变废为宝。今年,我们已经完成超过100万吨赤泥的综合利用,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对产废企业而言,综合利用赤泥,考虑的是延长铝工业产业链长度,强化产业链韧性和互补性。通过对赤泥等固废的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中州铝业已经走出了一条崭新之路。
从产废企业的角度来看想用的问题,一是需要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宣传企业固废资源化的行动和成果;二是政府加强对产废和用废企业的政策性引导,可以是项目性引导、资金性引导,鼓励供需两端共同推进固废综合利用。
推进固废综合利用,
黄淮实验室将充分发挥高能级平台作用
在推进河南无废城市建设和固废综合利用的过程中,黄淮实验室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在座谈会的最后,黄淮实验室主任助理张敬申表示,实验室将承担其作为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的角色,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
首先,实验室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在河南各地市的相关方案、规划编制上,实验室将做出应有的技术支撑。
其次,当前实验室正在发起建设中试基地。在固废资源化利用方面,将根据各地市危固废特点,“一市一策”,推进中试基地建设,实现固废的大批量消纳;在推进高值化产品开发方面,实验室将通过这项工作形成一批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装备,并孵化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实验室也将引进先进经验和方案,推进河南无废城市建设、固废综合利用。
最后,在科研平台的建设上,实验室将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定位,将黄淮实验室建设好。
张敬申表示,作为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河南省实验室中,唯一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循环领域的省实验室,将凝聚涉及固废综合利用的方方面面力量,充分参与到实验室相关平台建设、课题研究中,进一步推动固废综合利用的标准体系建设,更好推动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落地。